更多
2008-04-26
8 瀏覽
每年辦一局得龍懷舊宴已是指定動作,是次充當街坊損友的嚮導,負責作跑腿點菜。首次在星期天來,七點左右,樓面、廚房忙到爆廠,幸然靚姐已留了位置,未幾已能入席。要辦一次入門級之作,不難,挑了幾味招牌菜,金錢雞、太爺雞及咕嚕肉,時令菜方面點了紫蘿牛肉同清明鵝,臨場點了台山蟹砵、椒鹽鮮魷、魚湯蝦乾浸津白幾味街坊菜,首次來的損友應該唔難理解。已好少機會見到食物同一時間上,金錢雞、太爺雞、咕嚕肉、椒鹽鮮魷同紫蘿牛肉等四五味菜前後腳上,食物擺滿一檯,混亂非常,幸好損友都是後生仔女,五分鐘狂風掃落葉後,連紫蘿牛肉都未有機會吃多件,又要準備第二輪。首輪的招牌作金錢雞同太爺雞亦保持水準,前者吃得到濃郁鳳肝、肥味冰肉同蜜味叉燒組合,對損友們說是新體驗;後者鮮嫩,恰到好處的茶燻味道絕對是每次來例必一吃之作。咕嚕肉依舊出色,薄漿包著五花腩,炸得香脆,山楂汁甜酸適中,漿掛得不錯,很少地方敢用腩肉,這裡做得很不錯。正值四月天,紫蘿牛肉也要試試,子薑的清香及微辛配上甜酸汁,牛肉無被化學過,子薑味蘸上薄牛肉,嫩口開胃,剩下的子薑正好替之後的濃膩菜作中和,要彈的,是油下得太重手,在座吃不慣子薑的,要多喝幾杯茶消滯。至於椒鹽
首次在星期天來,七點左右,樓面、廚房忙到爆廠,幸然靚姐已留了位置,未幾已能入席。要辦一次入門級之作,不難,挑了幾味招牌菜,金錢雞、太爺雞及咕嚕肉,時令菜方面點了紫蘿牛肉同清明鵝,臨場點了台山蟹砵、椒鹽鮮魷、魚湯蝦乾浸津白幾味街坊菜,首次來的損友應該唔難理解。
已好少機會見到食物同一時間上,金錢雞、太爺雞、咕嚕肉、椒鹽鮮魷同紫蘿牛肉等四五味菜前後腳上,食物擺滿一檯,混亂非常,幸好損友都是後生仔女,五分鐘狂風掃落葉後,連紫蘿牛肉都未有機會吃多件,又要準備第二輪。首輪的招牌作金錢雞同太爺雞亦保持水準,前者吃得到濃郁鳳肝、肥味冰肉同蜜味叉燒組合,對損友們說是新體驗;後者鮮嫩,恰到好處的茶燻味道絕對是每次來例必一吃之作。
咕嚕肉依舊出色,薄漿包著五花腩,炸得香脆,山楂汁甜酸適中,漿掛得不錯,很少地方敢用腩肉,這裡做得很不錯。正值四月天,紫蘿牛肉也要試試,子薑的清香及微辛配上甜酸汁,牛肉無被化學過,子薑味蘸上薄牛肉,嫩口開胃,剩下的子薑正好替之後的濃膩菜作中和,要彈的,是油下得太重手,在座吃不慣子薑的,要多喝幾杯茶消滯。至於椒鹽鮮魷,跟一碟椒鹽上,蛋漿炸得乾而挺身,回鍋後亦夠脆口,做得不錯的小品。
次輪的台山蟹砵、魚湯蝦乾浸津白同臨時加映的0者0者芥蘭,影完,連拿起筷子的機會都無,阿姐已走來收碟,災情認真嚴重,能落點墨水的只有吃過的半口蟹砵,下了欖角陳皮去焗,微微蛋同肥肉同蟹膏香,滿有懷舊風味作法,惜蛋漿焗得不夠乾身,當然,以四十多元街坊價計,已交足功貨。
單尾燒鵝,難以理解的肥,真的很肥,在座的只選了鵝胸去皮的吃法,連吃慣鵝腩的自己,是晚亦要一避脂肪風頭,只撿了些鵝背、鵝胸位置吃,仲要加大量酸梅醬作中和,原以為穩陣的一局,結果敗在此物手上,只歎,吃有時真的要講運氣...
全程由英姐負責招呼,服務貼身周到,走前入廚房同老闆曾生打個招呼,感覺似個廚房佬多過老闆,大概如此,每次來吃到的太爺雞也絕不失禮,是晚雖有得有失,但,回再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