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3-08
413 瀏覽
沾麵文化初流入香港時,本身是不太懂得欣賞的。但自從在東京食過大勝軒的沾麵後,便被它深深吸引著。既然香港開了一間掛著「大勝軒」名號的麵店,當然要試試!我知我知,和日本的沾麵店比較是不公平的,唯有嘗試避免。同樣地,點了一個看似簡單也又隱陣的「拖羅叉燒沾麵」試試個人而言,麵底算是這間大勝軒較出色的地方。沾麵不同拉麵,可容易聞到麵香,而點了冷麵底,可以令麵質更彈牙更有咬口。但湯底沒有為沾麵加入了靈魂,更狠狠的把沾麵插了一刀上菜時,湯底已經不是很熱的加上天氣寒冷,坐近出入位,冷麵底和相機食先(1張相) 等各種因素…吃過2-3啖後,湯底只能用微暖來形容,不難想像再吃下去的情景…或者加粒熱石/燒熱個碗不是「大勝軒」一向的特色,但就算味道再好,如果湯底不夠熱的話亦只會令沾麵扣分。至於服務,也是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別在安排排隊,安排座位方面。怎能把4人枱位安排給2位的客人,而卻安排3位的客人坐Bar枱位呢而且在點單紙上亦沒有作任何識別,結果上餐時有點混亂!始終這間「大勝軒」的湯底味道和麵底還算可以,而且價錢也算公道 若能改善以上的問題,希望日後可以成為一解心癮的良藥。
但自從在東京食過大勝軒的沾麵後,便被它深深吸引著。
既然香港開了一間掛著「大勝軒」名號的麵店,當然要試試!
我知我知,和日本的沾麵店比較是不公平的,唯有嘗試避免。
同樣地,點了一個看似簡單也又隱陣的「拖羅叉燒沾麵」試試
沾麵不同拉麵,可容易聞到麵香,
而點了冷麵底,可以令麵質更彈牙更有咬口。
但湯底沒有為沾麵加入了靈魂,更狠狠的把沾麵插了一刀
上菜時,湯底已經不是很熱的
加上天氣寒冷,坐近出入位,冷麵底和相機食先(1張相) 等各種因素…
吃過2-3啖後,湯底只能用微暖來形容,不難想像再吃下去的情景…
或者加粒熱石/燒熱個碗不是「大勝軒」一向的特色,
但就算味道再好,如果湯底不夠熱的話亦只會令沾麵扣分。
至於服務,也是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特別在安排排隊,安排座位方面。
怎能把4人枱位安排給2位的客人,而卻安排3位的客人坐Bar枱位呢
而且在點單紙上亦沒有作任何識別,結果上餐時有點混亂!
始終這間「大勝軒」的湯底味道和麵底還算可以,而且價錢也算公道
若能改善以上的問題,希望日後可以成為一解心癮的良藥。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