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3-09-14
2 瀏覽
以下食評是本人的朋友的飯後感:到青衣的阿拉廚房吃飯, 原本的泰國菜館已不知所......改過的裝修, 感覺此舖位大了, 牆身粉飾得有懷舊古典的感覺, 優雅的氣質, 卻又不失時代感, 幾個紅紅橙橙的燈籠,很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味道, 但又另有一番風格,單是"食裝修"已值回票價侍應很有禮貌, 主動的加茶, 忙忙碌碌的, 也不會當你透明.點了食物後, 在等待的過程中嗅到了很香的味道, 有點熟悉的, 懷念的感覺, 四處張望, 原來是莞茜蛋花湯, 莞茜不是容易弄得好的, 有如此香味,實是難得. 打開茶壺蓋, 內裡有紅棗, 雖然較淡口, 但也難得,好給我們四女子補補身.薏米竹蔗水較淡, 飲管如更換為粗飲管, 可以吸食薏米更好(本人愛吃薏米).酸辣湯真的很辣, 酸味欠奉, 味道未能與交融.擔擔麵很香的麻醬味, 配合條. 感覺很香口爽滑.久違了的最愛: 花素蒸餃, 味道不及已結業的豐澤樓, 但也不錯,皮略為厚, 但有菜香. 脆皮素有很香的菇味. 杏仁豆腐花太淡了,吃時的味道像隔了一重似的四個女子吃得捧著肚子, 每人也不過七十多元, 化算. 最好是吃後不太口乾, 證明味精不是太重.
到青衣的阿拉廚房吃飯, 原本的泰國菜館已不知所......
改過的裝修, 感覺此舖位大了, 牆身粉飾得有懷舊古典的感覺, 優雅的氣質, 卻又不失時代感, 幾個紅紅橙橙的燈籠,很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味道, 但又另有一番風格,單是"食裝修"已值回票價
侍應很有禮貌, 主動的加茶, 忙忙碌碌的, 也不會當你透明.
點了食物後, 在等待的過程中嗅到了很香的味道, 有點熟悉的, 懷念的感覺, 四處張望, 原來是莞茜蛋花湯, 莞茜不是容易弄得好的, 有如此香味,實是難得.
打開茶壺蓋, 內裡有紅棗, 雖然較淡口, 但也難得,好給我們四女子補補身.
薏米竹蔗水較淡, 飲管如更換為粗飲管, 可以吸食薏米更好(本人愛吃薏米).
酸辣湯真的很辣, 酸味欠奉, 味道未能與交融.
擔擔麵很香的麻醬味, 配合條. 感覺很香口爽滑.
久違了的最愛: 花素蒸餃, 味道不及已結業的豐澤樓, 但也不錯,皮略為厚, 但有菜香. 脆皮素有很香的菇味.
杏仁豆腐花太淡了,吃時的味道像隔了一重似的
四個女子吃得捧著肚子, 每人也不過七十多元, 化算. 最好是吃後不太口乾, 證明味精不是太重.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