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9-03
394 瀏覽
今年太座牛一, 她想食鐵板燒多時了, 大日子就順水推舟到”灘万”一嚐她心願,雖然在遠古以前我們也曾於九龍”灘万”吃過鐵板燒的晚餐, 但印象己經是相當模糊了, 今次我們叫了兩個套餐: "琴"KOTO SET (SEAFOOD) & "鼓" TSUZUMI SET (SPECIAL) ,其實兩個餐相差只係100個大洋, 一個食半隻龍蝦+鱈魚個則食牛柳+肥鵝肝, 我們倆當然係撈亂食啦, 套餐的前菜兩點: 這裡的例牌-芝麻豆腐 & 日式高湯菠菜, 其實上次來吃”懷石”時亦已經嚐過, 但這兩味又真係幾令人回味嘅, 太座嘅套餐還有刺身三味, 刺身依然是無得彈, 隨着廚師就位及擺好要用的食材, 隨隨開始了我們的鐵板之旅,先來帶子- SIZE夠大隻,可以一開三,肉質爽身結實酒味重鱈魚柳則是先稍為煎一下,再將洋蔥輕炒一會,將兩種材料放入黃銅小煲內加清酒用小火慢慢將魚肉煀熟, 鱈魚肉的質地是前所未有的滑,跟平時吃到的燒鱈魚肉又是另一種感覺, 但個汁嘅酒味亦係前所未有的濃,還以為自己在飲緊熱SAKE添, 半隻龍蝦稍為煎一下後起肉,蝦頭拿去做湯, 蝦肉再厚切幾片, 炒幾下灑些調味就上碟, 附設的海鮮用白汁好啱
雖然在遠古以前我們也曾於九龍”灘万”吃過鐵板燒的晚餐, 但印象己經是相當模糊了, 今次我們叫了兩個套餐: "琴"KOTO SET (SEAFOOD) & "鼓" TSUZUMI SET (SPECIAL) ,其實兩個餐相差只係100個大洋, 一個食半隻龍蝦+鱈魚個則食牛柳+肥鵝肝, 我們倆當然係撈亂食啦,
套餐的前菜兩點: 這裡的例牌-芝麻豆腐 & 日式高湯菠菜, 其實上次來吃”懷石”時亦已經嚐過, 但這兩味又真係幾令人回味嘅, 太座嘅套餐還有刺身三味, 刺身依然是無得彈, 隨着廚師就位及擺好要用的食材, 隨隨開始了我們的鐵板之旅,
先來帶子- SIZE夠大隻,可以一開三,肉質爽身結實酒味重
鱈魚柳則是先稍為煎一下,再將洋蔥輕炒一會,將兩種材料放入黃銅小煲內加清酒用小火慢慢將魚肉煀熟, 鱈魚肉的質地是前所未有的滑,跟平時吃到的燒鱈魚肉又是另一種感覺, 但個汁嘅酒味亦係前所未有的濃,還以為自己在飲緊熱SAKE添,
半隻龍蝦稍為煎一下後起肉,蝦頭拿去做湯, 蝦肉再厚切幾片, 炒幾下灑些調味就上碟, 附設的海鮮用白汁好啱味好滑,不過龍蝦肉被煎封過後始終有點粗嚡口感, 所以還是喜歡水煮後過冷河伴沙律菜,這裡也有沙律這道菜不過在稍後的時間才上的,
牛柳大概250gm廚師落刀輕柔得似在演奏一段美妙的樂章,刀一碰到鐵板隨即溫柔地抽起再落第二刀,舞動刀的節奏如流水行云,視覺的享受是一回事但實際口感又是另一回事,肉質比想像中來得粗嚡雖然牛味仍然重,
肥鵝肝配准山班戟- 鵝肝煎封得剛好,配上有點煙靭口感的鮮准山班戟,一口咬下去,鵝油跑到班戟裏去,令整個菜式不會感覺太油膩,
跟着端上的是兩碗龍蝦頭味噌湯配一點漬物- 估佢唔到,全晚最精彩的菜式原來是這一道湯,湯用上”赤味噌”跟剛才煎過嘅蝦頭配合揮發着強烈且鮮艷嘅味道,帶着蝦頭微微的焦香, 湯頭幾近完美, 蝦頭內尚有充足的蝦肉,不過各位要有足夠的牙力才好落口, 始終蝦頭的殼比較硬及有刺,耍小心咬,
不過這餐中途有段小插曲,事緣廚師因為要先招呼之前已坐下的客人套餐, 我們便叫一些壽司卷有醫醫五臟廟先, 我跟待應小姐說:加州反卷, / 紫蘇梅子醬卷 / 干飄卷, 待應小姐以溫柔的語調跟我說: 三款壽司將會有24件,會否是多了一點嗎? 謝謝她的溫馨提示, 所以我們只要了前二者, 干飄卷唯有下次了, 先來了加州卷, 卷物形狀甚精緻內裡的沙律白汁也是剛剛好份量, 但紫蘇梅子醬卷等咗十分鍾都無嚟, 待應亦有來報告因為壽司吧很忙碌可能要多等一會, 未幾突然上來一個白色的忌廉湯, 我問待應:這是什麼湯,他答道:白露筍忌廉湯??? 自己腦海裏想着, 乜今晚飲西湯嗎? 管它吧, 拿來就乾掉它, 露筍重雞湯味亦濃甚至有少少感覺咸, 我同太座都覺得蠻奇怪的, 明明食緊鐵板燒來一個西湯重要俾隻中式湯匙過嚟, 後來明白了,這是為了補償給客人要我們久等了的紫蘇梅子醬卷的, 終於紫蘇梅子醬卷出場了, 八件齊齊整整排放着, 紫蘇葉夠香梅子醬也夠酸,吃不了酸的人一定覺得它酸了一點,但本人好酸性食物這個不成問題,
整體服務態度貼心,廚師的鐵板工夫也很有節奏但不會大動作地嘩眾取寵,只係落酒落得較為重手咗D,不好酒的人客則可能有點驚訝,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