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4-09
9 瀏覽
公眾假期期間還要返工, 放工後一時想不到在哪裡吃飯 (因為很多店也不開門), 於是在綿綿春雨下漫步, 來到一直想試的湯飽皇。時間尚早其實是沒有什麼客人, 所以可以慢慢看餐牌。錯別字的問題有食友已提過, 不贅, 但也真的看得人眉頭大皺。想留肚吃湯「飽」, 但也先來一點澱粉質吧; 牆上貼滿套餐的餐牌, 不太合心意, 簡單地要了一碗 菜煨麵 ($26) 算了。這裡標榜麵是手拉的, 出來也算是不俗, 起碼麵條條條分明, 泡湯久了也沒有糊成一團。可是麵條看來也太均稱了, 令人不禁有點懷疑是否手拉的。湯底算是清的, 味精有少少, 屬可接受範圍。伴以青翠切粒小棠菜, 作為打底是剛好了。一場來到, 當然要吃其鎮店之寶 上海湯包 ($26)! 一客四隻, 本來是用蒸籠上的, 因為我早知吃不完要拿走, 所以就著阿姐給我外賣盒了。湯包的外貌就像一隻隻大碼的小籠包 (大籠包?!), 每隻包子都用紙墊底, 不過後來發現對防止漏汁是沒有幫助的。當場趁新鮮熱辣先吃了一隻, 我怕會漏湯沒有夾起來, 所以大家看不到包子那搖搖欲墜卻又不破的奇景了。加點醋, 咬開包的頂部 (這部分比較硬), 即見肉丸一大顆, 以及金黃清澈
時間尚早其實是沒有什麼客人, 所以可以慢慢看餐牌。錯別字的問題有食友已提過, 不贅, 但也真的看得人眉頭大皺。
想留肚吃湯「飽」, 但也先來一點澱粉質吧; 牆上貼滿套餐的餐牌, 不太合心意, 簡單地要了一碗 菜煨麵 ($26) 算了。這裡標榜麵是手拉的, 出來也算是不俗, 起碼麵條條條分明, 泡湯久了也沒有糊成一團。可是麵條看來也太均稱了, 令人不禁有點懷疑是否手拉的。湯底算是清的, 味精有少少, 屬可接受範圍。伴以青翠切粒小棠菜, 作為打底是剛好了。
一場來到, 當然要吃其鎮店之寶 上海湯包 ($26)! 一客四隻, 本來是用蒸籠上的, 因為我早知吃不完要拿走, 所以就著阿姐給我外賣盒了。湯包的外貌就像一隻隻大碼的小籠包 (大籠包?!), 每隻包子都用紙墊底, 不過後來發現對防止漏汁是沒有幫助的。當場趁新鮮熱辣先吃了一隻, 我怕會漏湯沒有夾起來, 所以大家看不到包子那搖搖欲墜卻又不破的奇景了。加點醋, 咬開包的頂部 (這部分比較硬), 即見肉丸一大顆, 以及金黃清澈的湯汁。趕緊吸一口湯, 唔, 很鮮甜卻不肥膩 (相比起一般小籠包吃到一口油的湯汁而言), 但得小心湯汁瀉得到處都是!
吃不完拿回家的湯包, 還是暖暖的, 此時再吃另一隻, 湯仍然是流質的 (如果油份重的話已會凝結成白色的肥膏了, 很恐怖的), 湯色金黃, 照片也比較好拍啦。可以看到包子的皮是很透薄的, 不錯不錯。
住得近的, 買外賣回家吃會較好, 因為食物製作需時 (湯包是即叫即製的, 要等上一陣子), 而且吃得有點狼狽, 兼店內瀰漫著一股酸酸的怪味, 不算太舒適。(印象中不少舊式上海舖都有, 是什麼原因呢?)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