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8-07-03
86 瀏覽
自從四年前去過馬來西亞檳城以後,一直對當地的白咖喱麵念念不忘。當時在當地買了即食的白咖喱公仔麵回港吊癮,不過發覺原來香港也有發售。可是即食麵也不能常吃,後來久而久之也沒有再買了。近年東南亞餐廳開得比較多,更容易能夠找到地道的新加坡風味喇沙,然而白咖喱麵在香港不太常見。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一位來自檳城的朋友,才猛然發覺原來香港通夠嚐到類近檳城的味道,所指的就是蝦麵店。檳城當然是比較少光線企理的餐廳,比較多的是類似大排檔的格局。可是在香港只能走高檔一點的路線,否則實在是趕客,幸好木枱木凳和藤燈都為餐廳添了一些懷舊的感覺,加上紅色的餐牌感覺更地道。有點懷念汗流浹背地踎地攤,然後有大風扇在上面盤旋的感覺。對比起餐廳內有點寒冷的空調,突然覺得有點錯配。老闆親自和我們解釋,原來喇沙一開始是源自檳城,而去過檳城的人都知道,其實檳城的喇沙,亦即是亞參(亞參,意即酸)喇沙,是帶酸味的。新加坡式的喇沙只是取其名,而有別於檳城的喇沙。可是因為普遍香港人都只認識新加坡喇沙,卻不認識檳城白咖喱,所以才加上”喇沙”兩字。見到好多食評寫住係正宗喇沙,真係貽笑大方。食物的種類不算很多,都是一樣的材料配搭四種不同的湯底,
近年東南亞餐廳開得比較多,更容易能夠找到地道的新加坡風味喇沙,然而白咖喱麵在香港不太常見。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一位來自檳城的朋友,才猛然發覺原來香港通夠嚐到類近檳城的味道,所指的就是蝦麵店。
檳城當然是比較少光線企理的餐廳,比較多的是類似大排檔的格局。可是在香港只能走高檔一點的路線,否則實在是趕客,幸好木枱木凳和藤燈都為餐廳添了一些懷舊的感覺,加上紅色的餐牌感覺更地道。有點懷念汗流浹背地踎地攤,然後有大風扇在上面盤旋的感覺。對比起餐廳內有點寒冷的空調,突然覺得有點錯配。
老闆親自和我們解釋,原來喇沙一開始是源自檳城,而去過檳城的人都知道,其實檳城的喇沙,亦即是亞參(亞參,意即酸)喇沙,是帶酸味的。新加坡式的喇沙只是取其名,而有別於檳城的喇沙。可是因為普遍香港人都只認識新加坡喇沙,卻不認識檳城白咖喱,所以才加上”喇沙”兩字。見到好多食評寫住係正宗喇沙,真係貽笑大方。
食物的種類不算很多,都是一樣的材料配搭四種不同的湯底,亦有少量小食。蝦肉肉骨麵來的肉骨非常入味,炆得好林,藥材同胡椒味都重。我們兩個人吃不下另外一盤小食,所以沒有再單點。食量大一點不妨點一個白胡椒肉骨油條,因為作為餸已經覺得它很出色。
飲品我們叫了檸檬薏米水( $17 ) , 白咖啡( $17 )。薏米水都算幾足料,大約有四大匙薏米。至於白咖啡,雖然然有少量的咖啡粉未曾溶掉,整體來說濃淡甜度適中。個人喜歡多奶味,正好合我心意。
辣味蝦湯底蝦肉肉骨摻摻麵($78 ) 。非常出色的湯底,蝦湯鮮甜惹味新鮮,係蝦頭蝦膏嘅香味,有來自蝦頭嘅蝦油,亦都有豬骨香。湯底唔油膩,食完亦都唔口乾。
雖然餐牌上有兩隻辣椒,但係辣得過癮,亦都係可接受嘅辣度。加埋炸蒜有多一層次嘅口感。
辣味蝦湯麵配蝦肉肉骨
$78
1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識食梗係要食摻摻麵, 先係最地道,最有口感。油麵爽口,米粉吸湯。即使唔係太掛湯,都尚算吸收到湯的精華。
🍤蝦唔算好大啫,但係係新鮮蝦。
肉骨有四大舊豬骨,非常足料,白糊椒味道濃郁,肥瘦得宜, 充滿豬肉香。
白咖喱海鮮面($78)的材料有魷魚,新鮮大蝦,豆腐卜,青口,芽菜。種類唔算多,但係勝在係新鮮蝦。
白咖喱面嘅湯底好香濃,非常貼近檳城的味道,但比起檳城白咖喱即食麵,未算咁香濃,雖然一樣好味, 但係湯汁稍為稀一啲。白咖喱麵得一隻辣椒,比起蝦湯麵仲要唔辣,可能係因為根據香港人嘅口味調整左。重點係食完真係唔口乾,證明係新鮮材料煮成。
值得一提嘅係俾咗兩隻小碟裝骨頭青口殼, 認真貼心。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