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7-21
136 瀏覽
五月十五日﹙土﹚和食友到元朗潮拜過著名的元朗壽司後,錢花了卻又吃得不滿足,實在氣憤﹗大家也二口同聲地說要擇日吃一頓好的以彌補對日本菜的空虛,最終決定來這裏吃頓好的吞拿魚午餐。對上一次到這裏吃LUNCH,也差不多一年前了,這裏也起了一些變化,例如以往只在吞拿魚夜後才供應的SPECIAL LUNCH MENU現在每天也可以吃到了,對我們專程來到的人是好事吧,不用左擇右擇日子才吃得心頭好。由於預早訂好位子,加上週六的客人不多,容易地坐上了SUSHI BAR的位置。打開餐牌,除了SPECIAL的吞拿魚MENU外,其實還有不少相當吸引的選擇,單是刺身定食也有兩款,壽司又有點想吃,看見眼前新鮮的海鮮食材,又想吃海鮮丼類……雖然進來時的目的是明確的,但一時間已變得三心兩意,拿不定主義了。最後與食友還是堅持原先的目的,各要了吞拿魚四色丼一客。侍者隨即送上前菜及蒸蛋供小弟二人享用,前菜是簡單的一客沙律,雖然簡單,但黑醋汁做得恰到好處,甜甜酸酸的相當開胃,用作前菜可謂適合不過。至於蒸蛋,當然是滑滑的,材料亦相當豐富。由於客人不多,師傅隨即著手處理小弟二人的四色丼,四色包括葱トロ、中トロ、赤身、炙り赤身及師
和食友到元朗潮拜過著名的元朗壽司後,錢花了卻又吃得不滿足,實在氣憤﹗大家也二口同聲地說要擇日吃一頓好的以彌補對日本菜的空虛,最終決定來這裏吃頓好的吞拿魚午餐。
對上一次到這裏吃LUNCH,也差不多一年前了,這裏也起了一些變化,例如以往只在吞拿魚夜後才供應的SPECIAL LUNCH MENU現在每天也可以吃到了,對我們專程來到的人是好事吧,不用左擇右擇日子才吃得心頭好。
由於預早訂好位子,加上週六的客人不多,容易地坐上了SUSHI BAR的位置。打開餐牌,除了SPECIAL的吞拿魚MENU外,其實還有不少相當吸引的選擇,單是刺身定食也有兩款,壽司又有點想吃,看見眼前新鮮的海鮮食材,又想吃海鮮丼類……雖然進來時的目的是明確的,但一時間已變得三心兩意,拿不定主義了。最後與食友還是堅持原先的目的,各要了吞拿魚四色丼一客。
侍者隨即送上前菜及蒸蛋供小弟二人享用,前菜是簡單的一客沙律,雖然簡單,但黑醋汁做得恰到好處,甜甜酸酸的相當開胃,用作前菜可謂適合不過。至於蒸蛋,當然是滑滑的,材料亦相當豐富。
由於客人不多,師傅隨即著手處理小弟二人的四色丼,四色包括葱トロ、中トロ、赤身、炙り赤身及師傅特別加送的一件吞拿魚的面頰肉。只見師傅一絲不苟地把飯裝好,再以深厚的刀功把魚切好,然後細心而純熟的手法為把魚片放上及裝盤,不消多久兩碗相當精美的丼便完成於眼前,向師傅道謝過後便接過手來,這簡直就像藝術品一樣的美。
先吃一口葱トロ,個人不喜歡剁得太碎的葱トロ,因為在肉碎之中略略吃到TORO的小根與脂肪,是吃葱トロ最美味的享受。這個只能說做得一般,切得太碎了,吃到的只是一堆肉醬般的感覺,雖然TORO的油香味依然豐富,但沒了那種特別的口感。
再吃的是赤身,在我印像中,這裏吃過的赤身是第二好吃,鮮紅色的外表,紅色之中卻帶點半透明的感覺,色澤自然,這就是最好的赤身。在鮨久吃過一口難忘的赤身,而這裏的也不差。很多人會看不起赤身,因為它不肥;小弟則相當欣賞,正因它不肥,好與壞全由魚本身的肉味作主,不會有多餘的油甘味,是肉味最豐富的享受。這數片吃起來肉質自然柔軟,肉味相當豐富。
另一邊廂是火炙過的赤身,相比起友人的一份,小弟的明顯是燒得過熟,內裏已經變成了啡色,而友人的是完美的「半生熟」。但吃起來味道仍佳,燒過後把赤身僅餘的魚油迫了出來,肉裡的肉汁和肉味就更加豐富。只是由於過熟的關係,缺了一點柔嫩的感覺,要扣些許分。
吞拿魚面頰肉質吃起來不像魚肉,初初還以為是牛或鯨魚肉。小小的一片,肉質嫩滑而且充滿筋,但肉味只是一般而己,平平無奇。
最後是肥脂分怖相當平均的中TORO,整片魚肉呈現相當吸引的淡粉紅色,而且魚肉光澤豐富,單看已知是多麼肥美。個人偏好中TORO多於大TORO,就是因為它完全無筋而且肥脂的分怖相當平均,入口即溶的感覺。雖然捨不得,但還是一整片放進口中,魚肉內的脂肪隨即開始溶化,不消一會已經滿口是油,同時亦充滿魚油的甘香,這股回甘長長的殘留在口中,這就是吃TORO的最大享受。
邊吃邊與食友談天,途中談到之前數天在元朗吃過的壽司經歷,伊藤師傅聽到也忍不住在旁邊偷笑。 慢慢品賞美味的四色丼,與食友談天說地不經不覺又是大半小時。吃過四色丼後,侍者送上了抹茶的甜點,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尾。因小弟飯後有事要辦,坐多一會後便結帳散席了。每人三百多元換來份量不是多的一碗丼,絕對不便宜,但至少吃到在香港滿意的吞拿魚,值得的。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