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5-31
16 瀏覽
有幸被選中到來《The Clay Oven》試菜,很高興呢…店子的總店位於深井,聽說已有十多年歷史,及後才於西環設分店,對於兩口子而言,無論是深井或西環,均頗不「就腳」。若非居於那裡,也沒啥機會「順道走過」。這次則是因為food tasting,才特意到來西環一趟…其實店子正正位於電車站旁(北街站),蠻好找啊…被安排於水吧旁就坐,店子的裝潢及陳列極具印度色彩…(圖上)店子的硬皮menu…(題外話:menu上那位小妹妹樣子挺甜美喔!)(圖中暑)圖文並荗、中英對照、簡單易明。就當時所見,店員全為印度人,因此需以英語下單,但其實他們也懂說少許廣東話。另外店子的食客以金髮碧眼的外藉人士居多,男友說「緊係啦,呢度附近有好多外國人住嫁嘛!!」,首次由我「揸主意」,隨心點了幾道菜…(圖下)等候上菜之時四處張看,「Best item on the menu(can enjoy 4-8 people)」,可惜這次只有我跟他,無緣一試…印度藉女店員先送上免費的前菜(大概是胡椒脆餅及炸雜豆薯蓉餅),前者有點「通風」;後者則混入了香料於雜豆薯蓉之中,熱呼呼、脆脆的,很好吃…(另外那兩小碟為薄荷乳酪汁及甜酸醬汁
其實店子正正位於電車站旁(北街站),蠻好找啊…
(圖中暑)圖文並荗、中英對照、簡單易明。就當時所見,店員全為印度人,因此需以英語下單,但其實他們也懂說少許廣東話。另外店子的食客以金髮碧眼的外藉人士居多,男友說「緊係啦,呢度附近有好多外國人住嫁嘛!!」,首次由我「揸主意」,隨心點了幾道菜…
(圖下)等候上菜之時四處張看,「Best item on the menu(can enjoy 4-8 people)」,可惜這次只有我跟他,無緣一試…
(圖下)Godfather(印度啤酒 $35),他輕聲跟我說「雪得唔夠凍呢…」
事後於網上搜尋,得知Masala(瑪沙拉,又名瑪撒拉)是一個統稱,意指「由多種香料混合起來的調味料」,可以是乾身或糊狀的。成份亦視乎種類如Garam Masala、Vindaloo Masala等而有所不同,一般以大蒜、薑、洋蔥及印度辣椒製成,其他常見的材料還有茴香、白胡椒、黑胡椒、丁香、肉桂、豆蔻、薄荷葉、阿魏等。(資料來自維X百科)
ps. 以上頭兩道(印式芝士菠菜、瑪沙拉牛舌)均不辣,第三道(特色燴免冶茄子)則微辣。
(圖下)吃印度菜當然要配烤餅作蘸汁之用,加上聽聞店子的烤爐(Clay Oven)是特別從印度入口到港,那就更加要一試!點了客Cheese Nan(芝士烤餅 $28),烤餅軟綿綿的,中間則夾著黃澄澄的「芝士」,惜芝士味不濃,甚至是沒有想像中的那種鹹香味,反而帶點「甜味」,不知是否又是使用了cottage cheese?!
(圖下)然後,一位樣子看來有點像東方人的印度藉男店員(該是老闆吧?!)端來一小客Pullau Rice(印度皇飯),說是給我們試試的,由於飯粒混入了香料,因此顏色既黃又橙,很是吸引。將之拌以三道主菜同吃,挺讚。不過由於千層餅實在太好吃的關係,故才被比下去…
他邊吃邊說「都唔錯喎呢間嘢,比重慶大廈仲好食!」
由於我是「愛醬之人」,極之酷愛吃多醬汁的食物,加上芝士烤餅、千層餅及印度皇飯作「輔助」,那三道以「醬汁」為主的菜式很快便被二人KO掉了,非常飽足啊…
我只吃了最特別的那款(就是上圖左下那種,他還笑說「好似魚糧」),以匙子舀少許、再置於掌心吃。嗯嗯,嚼起來質感有點像「乾魚鬆」、白色那小小圓珠則有點薄荷味,混在一起很特別,亦沒有特殊的怪味。我沒有吃另外白色、外型如小爆谷的東東及綠色香草呀!試味(試毒?!)專員(男友)說「嗰兩樣都係甜甜哋嘅嘢嚟~」。細心的女店員曾跟兩口子提及過「綠色香草」的正確名稱,可是我倆不乖,沒有記下來呢!
(圖下)趁場內的食客已結帳離開,於是再多拍一張店內的環境,坐位十分舒適…
用餐之時兩位女店員及疑似老闆的男店員分別有禮地走來詢問我們食物的味道如何,還問我們覺得哪道最好吃,二人行動一致地指著Saag Paneer(印式芝士菠菜)及Paratha(千層餅)。疑似老闆更語帶無奈地表示不明白為什麼香港人吃印度菜總愛到尖沙咀重慶大廈,並強調他們的深井總店其實已有十多年歷史芸芸…
題外話:由於是次印度菜之食物均以蔬菜為主,因此事後我和男友均十分「順暢」(是正常的那種喇),「其實食印度菜都可以好『健康』~」…
男友說有機會要帶家人到來吃飯呢…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