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6-22
2238 瀏覽
吃拉麵不一定要吃白色的濃豬骨湯底。偶爾來一碗淡麗的醬油湯拉都也不錯呢。麵屋丸京的本店設在葵芳, 第二分店則在牛頭角。兩個地區對我來說都非常的「不就腳」, 因此雖然身邊有不少食友都說丸京的拉麵很不錯, 但我一直都未有試過。為了一碗拉麵而特地去某一個地區, 嗯, 我還未試過在香港做這樣的事呢。 牛頭角店開在宜安街。位置在舊城區的中心, 光鮮的拉麵店似乎同附近的店舖格格不入。一旁的點心小館門外已經聚集了小小的等位人潮, 但丸京卻是尚有大量的空位。對我來說, 可以輕輕鬆鬆的吃一碗拉麵也是好事, 但心底對丸京的擔憂卻是有增無減。 看菜單, 名字上看起來似乎不一樣, 但丸京所賣的湯底只有一款, 就是豬骨醬油湯。豬骨湯底有異於我們平時常見、以大火煮至奶白的濃厚版本, 而是看起來似水、淡、透、無油脂的清湯。要做出晶瑩的湯需要用多一重的手續把湯中渾濁的懸浮物篩去, 手工一點都不省。做得好的清湯一樣是滋味紛陳, 好飲得緊。這種技巧已經有多年歷史, 日本的代表有「DASHI」, 中國的代表有川菜「開水白菜」中的「開水」, 當然更少不得西式料理之中的「Broth」。有趣的是, 雖然丸京主打的是這種清爽湯底,
麵屋丸京的本店設在葵芳, 第二分店則在牛頭角。兩個地區對我來說都非常的「不就腳」, 因此雖然身邊有不少食友都說丸京的拉麵很不錯, 但我一直都未有試過。為了一碗拉麵而特地去某一個地區, 嗯, 我還未試過在香港做這樣的事呢。
這種技巧已經有多年歷史, 日本的代表有「DASHI」, 中國的代表有川菜「開水白菜」中的「開水」, 當然更少不得西式料理之中的「Broth」。
有趣的是, 雖然丸京主打的是這種清爽湯底, 但為了迎合香港人, 卻是推出了「濃厚」及「清湯」兩種選擇。「清湯」就是豬骨清湯加上醬油, 而「濃厚」則是在清湯之上加上背脂(脂肪粒)去還原濃濁的油脂。在我看來真是多此一舉, 這個做法是無論如何不會及骨湯好吃的。愛吃肥香湯底的話難道不會去拉麵JO、別天神嗎? 在對「濃厚」零興趣的狀態下, 今次吃的兩個拉麵都是揀「清湯」的。
賣相我會打足十分, 特別是對我這一種很愛吃肉的女生來說, 這拉麵的樣子真叫我興奮呢。大大片的叉燒滿滿舖在拉麵之上, 顏色粉嫩可人。不厭其煩地再說一次, 低溫慢煮的豬肉只要中心溫度達攝氏65度就足以殺死細菌, 即使顏色還呈粉紅, 也屬安全食用範圍內。
吃的時候一直在碎碎念為什麼店家要用它呢, 執筆之時才想起, 丸京也有賣濃厚之湯。兩者合起來可能是合拍的, 也未可知。看來要下一次試試了。
同時也想試試普通的叉燒, 於是就叫T先生點個極上拉麵吃吃(很可憐的T先生其實很少可以揀自己想吃的食物)。極上拉麵便宜一點點, 但就已經包括了半熟蛋以及筍, 相對是比較抵吃的。
總的來說我是頗喜歡丸京的醬油清湯。物以罕為貴, 在以大骨湯為主流的香港, 它的出現是真真正正的清泉。誠然湯身的鮮甜味是不足, 未可以使人驚艷。如果在豚骨清湯完成之後再加雞肉燉煮及再次去油, 增添更多的甜及鮮, 效果應該更好吧。不過這已是食客近乎奢求的無理要求了。畢竟吃過京都豬一拉麵的清湯湯底之後, 真的無法再回頭了。
比起湯底我更中意的是溫煮叉燒的柔軟及細緻, 也是吸引我回頭的要點。但是。粗拉麵與清湯味道不夾或許是無法解決的大難題。或者下次再來, 我只可以試試我認為是「多此一舉」的濃厚湯底吧。希望會有驚喜。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