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6-10-04
9 瀏覽
說的是這裡的「三雞」:金錢雞、野雞卷及太爺雞。已不是第一次在這裡搞聚會,但有幸幫忙寫菜單的,卻是第一次,於是便將自己想吃的,都一股腦兒寫進去。除了「三雞」,還要了一尾龍躉要做個「兩吃」、燒味併盤、冬瓜盅、山渣咕嚕肉、三豉蒸銀鱈魚、牛柳粒炒爽藕及最後來的荷葉飯。十五人的一圍,相信也可以應付吧。打頭陣的是金錢雞,每次吃這裡的金錢雞,都有點點不同,但以這次的最認真最講究~除了冰肉、蜜汁叉燒及潤,還每件也有薑片及併了燒鱔。包上軟熟的芝麻餅皮,肥美、豐腴,絕對是人間美味,也是個人而言,百吃不厭的一味菜。坊間有做金錢雞的食肆,兩隻手可以數晒,但論水準,以這裡的最高。故是晚解除禁制令,跟大王一樣,連吃三件,也是值得的;一味重量級的菜色之後,來兩味輕一點的。要了一尾龍躉,三圍分吃,例牌魚腩炒球,尾翅則拿去炆。龍躉肉質爽口,比其他大魚口感又勝一籌,清炒當然出色。尾翅原份拿去炆,件頭大,難度高,當然比其他酒家斬件炆煮是難得多。這裡的整體感覺不及蓮香樓,尤幸有墊底的龍躉魚皮搭救,吃起上來又比海斑的又要高一班。這味一魚兩吃,都出色,當然人少的話,來一尾大海斑已然足夠;野雞卷及薰雞,也仍有水準。前者是一等一功夫
已不是第一次在這裡搞聚會,但有幸幫忙寫菜單的,卻是第一次,於是便將自己想吃的,都一股腦兒寫進去。除了「三雞」,還要了一尾龍躉要做個「兩吃」、燒味併盤、冬瓜盅、山渣咕嚕肉、三豉蒸銀鱈魚、牛柳粒炒爽藕及最後來的荷葉飯。十五人的一圍,相信也可以應付吧。
打頭陣的是金錢雞,每次吃這裡的金錢雞,都有點點不同,但以這次的最認真最講究~除了冰肉、蜜汁叉燒及潤,還每件也有薑片及併了燒鱔。包上軟熟的芝麻餅皮,肥美、豐腴,絕對是人間美味,也是個人而言,百吃不厭的一味菜。坊間有做金錢雞的食肆,兩隻手可以數晒,但論水準,以這裡的最高。故是晚解除禁制令,跟大王一樣,連吃三件,也是值得的;
一味重量級的菜色之後,來兩味輕一點的。要了一尾龍躉,三圍分吃,例牌魚腩炒球,尾翅則拿去炆。龍躉肉質爽口,比其他大魚口感又勝一籌,清炒當然出色。尾翅原份拿去炆,件頭大,難度高,當然比其他酒家斬件炆煮是難得多。這裡的整體感覺不及蓮香樓,尤幸有墊底的龍躉魚皮搭救,吃起上來又比海斑的又要高一班。這味一魚兩吃,都出色,當然人少的話,來一尾大海斑已然足夠;
野雞卷及薰雞,也仍有水準。前者是一等一功夫菜,坊間已沒有幾間食肆識做或肯做,有得吃就一定不要放過。所以幾明白有某食友連吞三件的心情,因為我也吃了兩件。雖然如此,看幾圍的檯面,都剩了不少,看走勢,這味舊式菜捱不了多久,有得吃就快吃;喜吃薰雞的,這裡的出品,也是每出其右。看外表,大大隻的薰雞,以為好極有譜,吃落是煙薰味足,肉質又嫩滑,仍是很有水準的一味菜,與金錢雞及野雞卷一樣,屬必試的項目;
有「三雞」在,燒味併盤再好也變得黯然失色,試問再好的叉燒,又怎可與金錢雞比?燒鵝,又怎與薰雞去比?當然如果更喜歡叉燒的,大可不必老遠摸來新蒲崗。冬瓜盅大大個,看樣子都燉得好夠火候。唯一喝便覺得有「師傅」,印象分已經大打折扣,唯有速速變陣,多吃兩碗冬瓜為上算;山渣咕嚕肉也是另一味出色的菜色,要了碟加大版的,大家也可以吃個夠本有利。全用上較腍身的枚頭豬肉,沒有肥肉,吃落肉質腍滑,表面脆口,加上山渣味道醒胃,縱使份量不少,但一樣檯檯清碟;三豉醬是個人而言最期待的一味,因為不嚐此味久矣。但見在菜單上的「三豉醬」換了「三豉」,心已冷了半截,到上檯一看,果然是沒有搗勻的原粒豉。雖然味道也是鹹中帶酸,亦有香味,但比起以前吃的是稍為遜色了;牛柳粒炒爽藕是另一個帶來驚喜的菜色,蓮藕切薄片生炒,非常爽口,亦帶清甜味,是個人喜愛的味道,所以連吃幾片也不停手。以為那埋牛柳粒不是好東西,加上全晚都吃肉,已興趣不大,但一吃之下,也是好東西。完全沒有用化學品「招呼」過,吃落肉味足且鬆化,就算飽,也連吃幾粒,也有水準。
單尾的荷葉飯,不知是不是因為我太心急,一再催促上檯,故效果是偏濕了一點,可以蒸耐一點會更好。雖然滿有荷葉香,但就不是個人所喜愛的格式。甜品是桂花寧波湯丸,清香軟糯,就算是十一成飽,都吃了兩碗。
埋單每人一百六十蚊,吃得到這麼多道出色的懷舊菜色,怎算怎看,也是物超所值,絕對是滿足又滿腹的一夜。
當然,如果不喜歡吃薰菜,一想起咬下肥肉已要緊著眉頭的,這裡只是尋常一間酒家,毫不特別。對於我,相信還會來完又來之餘,更會大力推介的。
想看多一點相片,可以來這裡:
http://www.imagestation.com/album/pictures.html?id=2103442659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