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5-30
64 瀏覽
天氣陰晴不定的五月份, 在種種巧合的驅使下, 罕有地於短短兩星期內到訪了"八月軒"三次. 第一次午餐記事已經在早前寫了食評 (可參考"得閒飲茶 : 五月天嚐八月軒"), 之後分別來了兩次晚飯, 兩餐之飯後感也載然不同, 記錄如下...五月中旬的週末晚上, 六點多到了酒樓, 不用等位, 但被提示需要在90分鐘內還檯, 對我們來說, 難度不大.參考過餐牌, 先點了三十多元一位的涷頂烏龍, 再點了幾款招牌菜試吃, 之後便專心等食.茶香濃郁, 感覺不錯, 但是否值得用三倍價錢享用(一般茶錢約$11/位), 則見仁見智.先上是脆脆BB豬, 份量祇有四件, 但每件都頗為厚身, 賣相十分吸引; 心裡正在滴沽為何旁邊沒有醬料, 吃過一口便立即解開疑團, 原來廚師已經把調味醬均衡地塗在BB豬上, 正如食家 Lawrence Lau 所言一樣, "皮脆肉嫩" 正正是這道菜的最佳形容詞, 其他的不用多說了, 必點推介!緊隨其後是太雕玻璃蝦球, 初看外表時, 蝦球比想像中細小, 但回心一想, 賣$38的價錢, 也不能有太大期望; 口感彈牙加上能吃到屬於蝦的鮮味, 再配合帶酒香的蒸蛋白, 滿意的菜式.有極度喜愛
五月中旬的週末晚上, 六點多到了酒樓, 不用等位, 但被提示需要在90分鐘內還檯, 對我們來說, 難度不大.
參考過餐牌, 先點了三十多元一位的涷頂烏龍, 再點了幾款招牌菜試吃, 之後便專心等食.
茶香濃郁, 感覺不錯, 但是否值得用三倍價錢享用(一般茶錢約$11/位), 則見仁見智.
緊隨其後是太雕玻璃蝦球, 初看外表時, 蝦球比想像中細小, 但回心一想, 賣$38的價錢, 也不能有太大期望; 口感彈牙加上能吃到屬於蝦的鮮味, 再配合帶酒香的蒸蛋白, 滿意的菜式.
另外點了灌湯餃, 在問清楚材料沒有魚翅便放心點了; 薄薄的外皮加上豐富的材料, 再和著濃郁的上湯, 灌湯餃應有的都做到了, 不錯之選擇.
第一頓晚飯整體評分滿意, 給予
五月下旬的平日晚上, 再一次來到晚飯, 刻意選了上次沒有吃過的料理.
先上清燉杞子土雞湯, 用一個紫砂茶壺盛著, 另配一隻茶杯, 感覺有趣; 味道非常濃郁, 湯料亦十分豐富, 唯獨是愈往後喝愈覺味道過咸...
之後的梅菜皇蒸玉蘭, 芥蘭沒有第一次吃時的爽脆, 是夜質素祇屬一般; 梅菜味道亦不算突出, 中規中矩的表現.
最後的別不同蛋白炒飯, 原來是鴻圖伊麵的炒飯版, 炒飯面舖滿了蟹黃蛋白混合而成的茨汁, 最初第一口感覺不錯, 濃濃的薑味在口腔裡流動著, 會想多吃兩口; 但愈往下吃愈覺不對勁, 為何蟹黃炒飯祇能吃到薑味, 特意找了其中較大顆的蟹黃放進嘴裡, 噢, 明白了, 蟹黃很腥, 重薑味是用來辟腥的, 不想再往下吃了…
兩頓晚飯相加的最後結論是... 儘量選擇這裡的名物, 質素會有保證, 其他的料理, 自己是不會點了, 若有勇氣嚐新, 不妨一試運氣如何…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