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22
22
等級4
2008-11-19 92 瀏覽
兩年多前KC在這裡設下三圍宴席,時隔兩個寒暑,故地重遊別有一番新感受。裝潢帶著「老上海」的古典氣派,包下廂房,三圍十四人大檯擺設好酒杯及靚碗碟,並預留了位置用作分湯、餸之用,不管是平民還是富豪名人,配置及環境亦一視同仁,很難得,而菜價及開瓶方面由師傅打點好了,大家帶來的聯合國佳釀可以盡情發揮!餐前佐膳小吃,不要炸花生、炸焦糖杏脯,以簡單開胃的小吃「仁稔」作序,五月至八月當造的果子,先以豉油浸熟並去掉瀝味,浸以蜜糖調味並起防腐之用,淡淡果香帶著爽甜口感,每次來也會吃個「碟碟」不休!日前TVB報導過後,是日西苑即見傳媒效應,店內每檯總有一碟招牌大哥叉燒,比較起乳豬及琵琶鴨,叉燒所需技巧遠不如前者,但見「大哥」呼聲不絕於耳,前後每檯追加兩碟,這裡的用料極佳,取豬脊的半肥瘦位置醃後「上皮」,掛爐燒焗...師兄問叉燒是煮後再燒麼?其實原理與海景軒的燒牛肋肉大同小異,靠烤爐對流傳熱慢慢地將叉燒焗熟,難得西苑火候拿捏得宜,令厚切叉燒般肉質保持鬆嫩豐腴,口味方面平宜近人,一碟不夠滿足食友強烈要求要追加...燒鵝肝腸不獨這裡專美,鏞記也有售,但師傅卻想到將汕頭鵝肝腸蒸後入爐烤焗,豬腸衣經烤焗後口感卜脆,
更多
兩年多前KC在這裡設下三圍宴席,時隔兩個寒暑,故地重遊別有一番新感受。裝潢帶著「老上海」的古典氣派,包下廂房,三圍十四人大檯擺設好酒杯及靚碗碟,並預留了位置用作分湯、餸之用,不管是平民還是富豪名人,配置及環境亦一視同仁,很難得,而菜價及開瓶方面由師傅打點好了,大家帶來的聯合國佳釀可以盡情發揮!
餐前佐膳小吃,不要炸花生、炸焦糖杏脯,以簡單開胃的小吃「仁稔」作序,五月至八月當造的果子,先以豉油浸熟並去掉瀝味,浸以蜜糖調味並起防腐之用,淡淡果香帶著爽甜口感,每次來也會吃個「碟碟」不休!
日前TVB報導過後,是日西苑即見傳媒效應,店內每檯總有一碟招牌大哥叉燒,比較起乳豬及琵琶鴨,叉燒所需技巧遠不如前者,但見「大哥」呼聲不絕於耳,前後每檯追加兩碟,這裡的用料極佳,取豬脊的半肥瘦位置醃後「上皮」,掛爐燒焗...師兄問叉燒是煮後再燒麼?其實原理與海景軒的燒牛肋肉大同小異,靠烤爐對流傳熱慢慢地將叉燒焗熟,難得西苑火候拿捏得宜,令厚切叉燒般肉質保持鬆嫩豐腴,口味方面平宜近人,一碟不夠滿足食友強烈要求要追加...
燒鵝肝腸不獨這裡專美,鏞記也有售,但師傅卻想到將汕頭鵝肝腸蒸後入爐烤焗,豬腸衣經烤焗後口感卜脆,肚內鵝肝及肥豬肉受熱後肥美流油,秋冬天一口豐潤濃郁烤鵝肝腸作小吃,味道比蒸的版本更高級,也真佩服師傅諗頭及控制火候的手腕!
招牌化皮豬,雖然機件轉變,但聽聲搶火做出化皮豬技術卻保持水準,是日片皮烤豬用的是中豬,因為脂肪重了一點,於是在皮下落刀去掉肥厚油脂,並以小片荷葉餅盛著皮脆金豬片,「user friendly」外,皮下一層甘腴油脂滲在餅中,清脆利落又美味高級吃法。

琵琶鴨向來是西苑掛頭牌名物,卻不知它的知名度遠不如大哥叉燒,當太興可以自動化燒叉燒時,琵琶鴨卻遲遲未有program可以自動波燒出來,吃的是處理功夫與師傅手藝。琵琶鴨重點是要酥香入骨,比較起燒鴨,它的功序就要花上更多功夫,是日燒鴨以Y叉定著形燒,形似中樂的琵琶,背脊位置美味,皮薄酥脆,骨雖硬了一點但夠入味,啜了又啜,加上金蒜作用,確是惹味出色之作!一味乳豬再加一味琵琶鴨,西苑經歷多次金融動盪仍屹倒不無原因。
古法炆斑尾,是夜最貴的菜式,每條正價的話連工包料一千元,聽賣魚金毛兄話近三斤斑尾成本都要上五~六百元,貴在供應商原條送來,去頭切尾後,剩下腩、尾部份不多,情況就似買榴槤,殼重過肉。吩咐了師傅不要死炸版本,簡單點要了拉油後用上燒腩、蒜子等材料來紋,皮膠質不算好厚但口感黏糯,但肉厚,片片斑肉嫩腍又不失微微纖維彈性,比較起早前在梓桐堂的腥腍無「肉性」養斑尾,這個很美味,亦貴得有理,有朋友比較喜歡海景軒的斑腩,自己就比較喜歡大斑斑尾~
古法炆連皮牛尾,兩年前來未能一嚐上世紀名物,只能抱憾而回,是夜,謝謝張師傅預早兩星期跟供應酒店批發商取貨,留下兩條每尾近八斤的牛尾,才能再嚐此廿世紀古法菜。
毛聳聳的連皮牛尾,變為檯上佳餚,當中過程也可寫上千字故仔,不贅了。連皮牛尾本身膠質豐腴,不須下粉收欠,紅酒、高湯、雜菜炒的甜美汁底味道,比起鏞記老派以柱候醬炆的做法口味平宜近人,尾脂般厚的部份黏糯豐腴,紅酒汁已將羶味辟開,難得是薄的部份亦保持嫩餸不散效果,肉的部份炆焗得很鬆腍,除汁收得不夠濃杰外,也沒什麼可挑剔了;比較起只得牛尾肉的吃高級很多,尤其是廿一世紀「新鮮」食材賣少見少情況下...
粵式枝竹扣羊腩,入秋後蛇、甲魚以外,就數到羊腩煲了,小店有賣、大排檔都有賣,酒家與酒店都有賣,西苑方面亦是掛牌重頭作。砂鍋上,份量足夠十幾人用,將兩隻黑草羊斬件後與雙冬(冬筍、冬菇)、枝竹、十餘款香料,與及腐乳醬的鹹與甘蔗的甜調出濃甜廣式汁醬共冶一鍋,味道自然不會差!
皮的部份豐腴,香料恰如其分地將羊肉本身雜羶味去掉,厚肉部份雖然稍韌,但炆得夠身醇厚汁味盡其中,再吃一件薄身的皮連肉位置,鬆腍美味,惟一不足是因為宴席關係,沒能將煤氣爐置於轉盤上,是以汁吃到最後仍是比較「水」,當然從另一角度看,是原汁原味無打芡的高級做法。
荷塘炒肚尖,想吃真正的肚尖而非客家好廚的欺場作,碟上芥藍菜與荷塘扯不上關係,但非主角不去諗了;肚尖不過是下欄物但口感奇佳,一塊豬肚可用的部份不多,難得取下足夠三圍分享的肚尖,比較起外省薄切,粵菜師傅好以挑花,炒成爽嫩有彈性小品,在幾味濃膩菜後,不客吃地吃了又吃!
蟹粉扒豆腐,師傅客氣地下了很多生拆的蟹粉炒成,大量蟹肉連蟹稿炒成金黃蟹粉將軟豆腐舖得滿滿的,幾有誠意,味道方面很「甜」,太飽了只能淺嚐。跟師傅傾過,金蠔不是時候,於是改叫炒鴿鬆,是考功夫的粵菜,一碟用上兩隻肉鴿,起肉切成黃豆般大的肉鬆,下入筍粒、菇粒炒至乾爽,鴿肉鬆嫩不油,配起鮮甜生菜是幾好味的,鴿頭、鴿翼炸過作伴碟,很精緻。
單尾的龍蝦海鮮貴妃飯,湯底是清甜的龍蝦湯,特式是鍋巴撞入湯時會起「澎澎」聲的煙幕,很得意,當大家吃得飽飽時,這個經兩次油炸成的鬆化米通,確是清新的包尾精品!
甜品方面,雪影杏汁流沙包仍是高水準之作,外皮鬆香而清新杏香的流沙餡亦很美味,這水準出面吃不到的。由燒味(味部)開始,到美味的古法炆扣系列,最後由點心部高水準包點、甜品作結,除了滿意還是滿意。只能說句,每次來西苑無論是平、貴的佳餚,師傅及老闆對會真心的希望客人吃得滿意,這就是西苑多年來的經營方針,是自己最喜歡的傳統粵菜府之一。
能同一眾喜歡吃又會欣賞古法菜的食友一嚐多款紮實傳統粵菜,是難得的,謝謝大家參與,下次再尋另一些好東西!
酥香入骨的琵琶鴨,最佳吃法是連骨吃,背脊尤為美味
7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真正的連皮燴牛尾,最精采自然是膠質豐腴的皮位啦!
9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真正海斑做的炆斑尾,肉質細嫩又帶著應有的纖維彈性,實在難得!
8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這裡的點心亦是超出色!
7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人均消費
$280 (晚餐)
推介美食
酥香入骨的琵琶鴨,最佳吃法是連骨吃,背脊尤為美味
真正的連皮燴牛尾,最精采自然是膠質豐腴的皮位啦!
真正海斑做的炆斑尾,肉質細嫩又帶著應有的纖維彈性,實在難得!
這裡的點心亦是超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