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0
開飯介紹
\r\n 繼續閱讀
其他資料
電話訂座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請與餐廳確認詳情
食評 (2)
等級3 2007-11-08
256 瀏覽
小時後,第一次吃臭豆腐的印象,到現在還依稀記得。遠遠便聞見很臭的臭豆腐,十足十新鮮米田共的味道,家人買了回家,個個人都話臭,但又說要我試下,只覺臭豆腐是越遠越臭,越近越香,從此便愛上了臭豆腐,每每當零用錢許可,都會買件食。工作之後初時,在住所附近,賣臭豆腐的阿伯或阿嬸總是每三幾天就會在街頭出現,要吃臭豆腐不是現在這麽艱難。最旺場的時候,記得同時同地,可出現兩檔臭豆腐的。當然,不是檔檔都做得好味道,固此也要認人去買,不過,那時比較差的,也相等於今天吃到較佳的水準。未炸的臭豆腐,都是一磚磚整齊的放在木擔架內的隔上,每次擺賣,一兩小時,賣完便收工。豆腐呈灰白色,很霉軟,小販都要很小心避免壓爛,用手輕輕拿出,放進油鑊。最好吃的臭豆腐,當然是色香味熱俱全的。顔色金黃是基本條件,炸出來鬆化有如芋角表面,有點兒起絲,鬆脆得來又有點韌性的外層,可以厚至半公分。整件臭豆腐形狀有如一個又厚又漲滿的四方椅墊,飽滿圓潤,新鮮炸起,熱氣竄溢,香氣濃鬱,近距離觀聞,其實跟臭字全沾不上邊。臭豆腐炸起後,外層緊密,會將豆腐中心因熱力催生的蒸氣包裹著,所以外形漲滿,皮心分離,存養著很多燙熱的水氣。因此吃熱辣辣的臭豆腐,咬開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因爲裏面的蒸氣,咬開的時候,豆腐若被擠壓,可能會彪出,燙傷嘴邊。發霉得當的臭豆腐,炸起後內心是軟滑的,鹹鹹的也保留了豆腐的清,有接近腐乳的質感,但更軟身,也像煮到軟身的熱乳酪。這種最美味的臭豆腐,已經有多年未有吃過。經食環處近年加强打擊,現在街邊已很少出現流動小販,更不可能找到用擔挑挑起就走的臭豆腐檔,想那些師傅絕大部分都退休或改行賣蛋了。臭豆腐進了鋪,技術做得好的老師傅的霉菌秘方發酵控制方法也隨之失傳了,很可惜。大半年前吃過很不滿意的臭豆腐,在‘開飯喇’與食友LI兄交流,得悉有兩家小食店有較好的臭豆腐賣,寫下了店鋪名稱,兩家都在旺角,今天因事到旺角,去前亦登上網頁看看這兩鋪的最新食評,閱到JJCaptain 及其他食家說水渠道的‘美味食店’已今非昔比,臭豆腐都不臭了,就來了這家登打士街的‘真味店’。行到店鋪對面街,才聞見久違了的臭味,已知發霉過程不足,期望已經不大。炸鑊架上面排放了約二十多件已經炸好了的,似乎銷路不錯,可以炸定一大堆去賣。六塊錢一件的臭豆腐,拿上手依然燙熱,近距離聞上一聞,已不覺臭味。外觀是吸引的金黃色,咬上一口,很是香脆,也算合格,但始終沒有‘化’的感覺,只有韌韌的脆。裏面的豆腐,也算有臭豆腐的基本鹹香,但明顯地豆腐發酵未够,霉菌的作用已因發酵環境改變而停頓了,豆質發酵還未足够,霉香不足,不够滑溜,一點也不腐,整體而言,緊緊合格而已。嘗不到心所想的美味臭豆腐,心又不甘,見到普通的炸釀豆腐賣十元七件,便叫阿嬸要七件,阿嬸又幾好人,見叠到成座山一早已經炸好的豆腐已經冷却下來,便再略爲番炸給我,值得一讚。以後或許要改行吃普通炸豆腐,熱辣辣的炸起,豆腐新鮮,很少有失望的。不過,如果各位食家老友,吃過一些很‘得’的臭豆腐,請告知小弟,我還是會去試的。後記1:之後經過兩三鋪位遠在街角的另一小食鋪‘佳記’,原來都有臭豆腐賣,炸得也香脆,也是六大元一件,不過食落似炸腌咸了的普通豆腐多過炸臭豆腐。後記2:最近也在北角香港老飯店吃過炸臭豆腐,基本上不香也不臭,要放到埋鼻尖才有一點點臭,又細件又硬,又貴又加一,可以不試。如要去酒家食臭豆腐,其實一定臭極有限,怕‘恭’親人啦。聽過食友說,C 州酒家做的臭豆腐也有些臭,也看過食友的相,炸得也挺香透,不過也是擺脫不了普通豆腐的原本實實的形狀,看上去也未够腐,霉,化。 繼續閱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等級4 2005-06-03
34 瀏覽
3月12日,20:305月26日,19:45在太子吃了人氣店的臭豆腐,有點失望,記起月前曾在這裡試過,幾有水準。色:金黃、通透、外皮層次分明。香:拿上手香氣撲鼻,邊行邊食,已過對面馬路,迎面而來的途人,有些竟要掩鼻,罪過,罪過^m^。味:入口滑、味極濃和口中餘香,力久不散。這店臭豆腐值得推介。 繼續閱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