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6
3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請與餐廳確認詳情
第一次食,訂了10人枱,去到先知原來10人要分2張枱。問收銀訂枱時點解唔講低要分枱,答我地好多人都知我呢到係得咁細,你仲坐唔坐丫。第一我地唔係好多人,第二訂得枱好多人都唔會預係要分枱啦下話,第三態度可以好點。
繼續閱讀
走進平日的元朗,街上並不像一般新界地方般的人流,尤其是在午飯時間,平日一樣搵食艱難。今日來到元朗西菁街,附近食肆選擇眾多,由十二時至二時,都是附近打工仔及學生的飯堂。雖然是平日,周圍的食肆的坐得滿滿的,甚至已有人於舖外等位。在這人潮中間,有一間上海菜館,好像被人忽略,舖外沒有人等位,舖內的食客也不多,今日就試一試是什麼一回事。由於食客不多,不用等位便安排到座位了。店內是一般中菜館的陳設,大多都是圓枱,大約是一間飲茶叫小菜的食館。原來,這裡除散叫小菜之外,亦提供茶餐廳式午餐餐牌,並奉送咖啡或茶,是否想吸引茶記的客源呢?今日點了一碟排骨菜飯午餐,午餐包飲品,像一般茶餐廳一樣,不同的是吃上海菜。排骨菜飯,排骨像一塊炸豬扒,份量不多,但勝在脆口夠熱,不是茶餐廳快餐般預先炸好。至於菜飯,菜的比例不多,飯的味精較重,失去了菜飯的菜香味,但我欣賞這裡的飯用了珍珠米,十分軟熟。如果想吃一間坐得舒服,質責較普通茶餐廳好的工作天午飯,可以選擇這店。不過,相店這間菜館主打是主菜單的上海小品,如果有機會,必定會再試一試。
繼續閱讀
在元朗的上海菜選擇不多,要坐得舒服的更少,春和樓應該是環境和味道都較好的一間了。若不是行過見到的話,還真的不知道原來這裡有假日下午茶。試過晚飯質數不錯,那茶餐又如何呢?下午茶的選擇不少,有飯有麵,另加配點心和飲品。本喵選了酸辣麵加鍋貼,而媽媽則選了上海湯麵加蔥油餅。先來鍋貼兩件,咬開鍋貼仍是熱熱的,似乎是落單即煎。新鮮的點心總是好吃的,鍋貼的底脆脆,而內裡的餡是豬肉和少量的菜,吃起來很香口,可惜只有兩件,很快被我KO了。再來的是兩碗麵,我覺得酸辣湯麵味道不錯,本喵不知道怎樣才算是正宗的酸辣湯,但有時在外吃過一些很「杰」的就覺得不太喜歡,吃完又飽又滯。這裡的酸辣湯卻十分適中,既不會「水汪汪」或像「漿糊」,保留了羹的質感,材料也豐富,至於酸辣度我覺得可以再酸一點,不過口味的問題很個人,媽媽就覺得再加醋就會蓋過材料原來的味道。至於媽媽的上海湯麵材料也豐富,味道也濃厚,配上的是粗麵。不過我喜歡我的酸辣麵多一點。吃麵吃到一半,蔥油餅姗姗來遲上枱了。一摸下去還是燙手的,蔥油餅的皮一層層的分明,非常鬆脆,雖然餡只有蔥,但卻炸得很香。星期六、日又多一個坐得舒服唔使迫的食tea好地方了。
繼續閱讀
食過兩三次春和樓了,會再回來食絕對是一碟黑醋排骨不是一味"酸"字而是有層次的陳醋酸香.每次都清光了碟,是份量少定是太好味?我想是後者吧....這次再會春和樓,嘗了一道"松子黃魚"(從未點過)蠻有新鮮感^^.此道菜一上,不禁急急來個近拍!!!! 給人魚躍龍門的感覺,整條魚炸得很酥很透徹,沒有需要吐一口骨就連魚頭也給姊姊食光.而且味道上甜中帶酸,可惜食不出松子的味道..........怎麼不提提其他菜? 因為個人認為只是不過不失,在元朗算是好的上海菜了(因為沒幾多間共選擇吧)
繼續閱讀
是星期四的一個下雨天,駕車入是元朗找朋友食飯,在了找一輪停車場後泊了離市中心比較遠的地方,自己想食中餐,友人便提議食春和樓.。頭盤是雞絲拉皮 - 一貫水準,是二人餐頭盤大熱!湯是雲吞雞 – 小弟最愛,連雞肉也全吃掉,記得以前每次飲完雲吞雞湯後肚暖暖的感覺真爽。主菜是蔥爆牛肉 – 冇乜特別,牛肉也有些”un”,有進步空間。另一主菜是魚香茄子 – 要黎送飯是不錯,但茄子身比較硬影響口感。最後甜品是酒釀丸子 – 一般酒釀丸子比較甜,但這裡的就比較清淡,反而為一個豐富的晚餐化解了肥膩的感覺,滿足地駕車離開。春和樓已不是第一次光顧, 幾年前小弟常常吃這裡的二人餐,自從加了價後就很少再來,今次再訪價錢已比年前上升了三分一。真是百物騰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