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5
0
港鐵中環站 D2 出口, 步行約4分鐘 繼續閱讀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三
11:30 - 02:00
星期四至六
11:30 - 05:00
星期日
11:30 - 02:00
付款方式
現金
座位數目
6
其他資料
室外座位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請與餐廳確認詳情
食評 (8)
等級3 2018-07-02
882 瀏覽
位於蘭桂坊,喺酒吧中突然之間有間好有日本feel嘅拉麵店:左近!店面細細,位置唔多,佢叫咗我哋去對面嘅酒吧到食,感覺好奇怪。店員好有禮貌,但始終係另一間鋪度食嘢,仲要係酒吧,好似有啲唔好意思。例如你想要水,究竟係問酒吧職員攞好呀,定係過返去間鋪頭問佢攞呢?柚子泡沫拉麵🍜好得意,好清新。第一啖食落去會食到好清新嘅柚子味,但食落之後其實冇乜柚子味。可能啲柚子味全部係啲泡沫到?如果有得坐喺鋪果邊啲位置,我下次都可能會再食。但都唔係大熱天時去食 繼續閱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等級4 2017-09-12
2080 瀏覽
繼上次銅鑼灣「博多拉麵X天神」食評之後,我第二次坐車來到上環,看看「傳說中」的「麵店」「居酒屋」「無X家」有沒有開門營業,結果是怎樣大家應該很清楚,我在九龍城「糖X府」食評內已經講得一清二楚,免得再浪費口水在此舊事重提。我再次摸了「無X家」的門釘後,懷着失落的心情,嘗試在中環附近看看有什麼拉麵可以食,可以成為我「星期日食評」的主角。我沿着上環「德輔道中」一路行,經過「皇后大道中」,走入了中環「德己立街」,最後進入了香港著名酒吧街「蘭桂坊」,再轉入「蘭桂坊」旁邊的小街「榮華里」,終於給我找到這間日本拉麵店「左近」。第一次看見這間「左近」,看似店舖面積不大,只有小廚房和店外的幾張戶外檯櫈。後來我才發現,「左近」對面的那個疑似酒吧的店舖,其實都是「左近」的樓面範圍,還有很多張檯櫈供食客食麵。我曾經懷疑,「左近」對面的疑似酒吧位置,可能是上手酒吧結業後,留下的餐飲的檯櫈和水吧。究竟事實是怎樣,恐怕只有「左近」的店主才知道當中秘密。「左近」另一個令我陷入疑惑的地方,是當時我見到「左近」,最初是由幾個疑似南亞裔的朋友看舖,甚麼我當晚在「左近」食的那個「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其實都不是我原先想食的拉麵。因為我其實是想食辣味的「辛香鹽豬骨湯拉麵」,但是我跟幾位南亞裔朋友言語不通,我無法清楚地,用英語向他們講出「辛香鹽豬骨湯拉麵」的英文名稱,結果他們最後還是,誤打誤撞,造錯了一碗「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給我。我在「左近」最初是坐在廚房旁邊的露天座位,南亞裔的朋友不斷告訴我,我可以選擇坐到對面舖的樓面裡邊,我最初跟他們有點言語不通,後來我才明白對面的「酒吧位」,其實都屬於「左近」範圍,告訴他們我坐到對面算數好了。期間我看着三位南亞裔朋友,在廚房內很努力製造「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就連製造「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裡面的豚肉叉燒,他們也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切出兩大塊豚肉。我看到這裡,心想如果我這樣吃完,他們辛苦製造出來的「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吃完還要苛刻批評,批評他們製造的拉麵味道不似預期,又怎樣對得住他們的努力和苦心呢?不過,站在寫食評的人角度,我的確是要認真,如實形容和評價,「左近」鹽豬骨湯拉麵的賣相跟味道。等了大約二十分鐘之後,他們終於都完成了「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送到我的面前。由於我在「左近」,找不到一般日本拉麵店常見的點餐紙,結果我連平日食拉麵時,都不會想要的鮮筍乾,都不幸地被他們準備好,放到拉麵的表面。不過看在包容不同種族,種族共融的心情份上,我就這樣算數。不過,可能今次「左近」的「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不是由「左近」的日籍師傅製造,而是由南亞裔的朋友去製造,我亦嘗試調低平日對拉麵味道的要求,去評論這碗豬骨湯拉麵。「左近」製造的「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表面無疑是充滿黑蒜油的濃厚黑色顏色感覺,加上表面灑了一片蔥花,令整碗拉麵,表面看似味道很濃厚。而且兩位南亞裔朋友製造拉麵的過程,看似煮麵過程中,煮麵條的份量比我想像中重手了不少,所以整碗拉麵麵條比預計中多了,差不多是「大盛」的份量。不知道食「左近」的拉麵,點「大盛」份量需要另外加錢嗎?不只是麵條,就連「左近」「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拉麵」裡面的豚肉叉燒,叉燒也比想像中更大塊更厚身。或許是南亞裔朋友,切叉燒過程切了一大塊豚肉叉燒出來,令整碗拉麵變得更飽肚,一大塊豚肉叉燒,已經令我再吃不下其他食物。喝一口「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雖然豬骨湯底的味道偏淡,但是對比下,豬骨湯裡面的黑蒜香味就顯得十分之濃厚,是名副其實的「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只嫌湯底不夠鹽的鹹味。至於「左近」「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的麵底,由於南亞裔的朋友沒有任何點餐紙可以給我,所以拉麵麵條的質地,只是中性的麵底,沒有小麥香味,亦都沒有太明顯的韌度和口感。溏心蛋亦不例外,蛋黃沒有明顯流心,口感亦只是一般的感覺,溏心蛋整體上在「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裡面,無論是味道還是口感,都只是尋常級數,不太值得推薦。反而「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的豚肉叉燒,就比預期中來得大塊,口感十分厚實。不知道「左近」的日籍師傅,平日切叉燒是否都這樣重手。切出這麽又大塊,口感這麽厚實的叉燒,總之這塊叉燒真的很飽肚,只是豚肉有點雪味而已。總結我對「左近」「濃厚黑蒜麻油鹽豬骨湯拉麵」味道的評價,無疑拉麵用料是很大碗很飽肚,黑蒜麻油的味道也很濃厚,但是豬骨湯的湯底味道偏淡,硬是欠缺了一點點鹽的鹹味,令這碗拉麵評價打了少許折扣。這次是我在有點誤打誤撞的情況,巧合下嘗試到的黑蒜油拉麵。如果我下次來到中環蘭桂坊榮華里的「左近」,可以吃回日本籍師傅的手製工夫,吃回正宗辣味的「辛香鹽豬骨湯拉麵」就好得多了。 繼續閱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等級4 2017-01-21
2416 瀏覽
剛係中環開業既左近拉麵店都幾有日本風情 但舖頭真係好細 坐圓櫈只有五六個露天座位 舒適度一般來自京都既大廚精心打造既特式拉麵叉燒同平時食開嗰啲唔一樣一啲肥膏都冇 口感比較似煙肉叉燒都係肥既好反而隻糖心蛋就驚喜萬分非常好味 香味十足拉麵方面麵勁都還可以 拉麵湯底都算濃郁 唔錯 繼續閱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等級4 2017-01-11
1708 瀏覽
黎到蘭桂坊除左飲野都有好野食 呢一款泡沫拉麵係呢一間拉麵店既主打午市限定係柚子口味夜晚就係黑松露口味所有食材都係有日本師傅親自主理架柚子鹽豬骨泡沫拉麵 $148 巴西豬肩肉以櫻花木冷熏變成玫瑰叉燒 肉質好嫩👍🏻加上高知縣柚子做成既泡沫果味好清新同特別同叉燒味道好夾😋而隻溏心蛋係超美味先以4日醃製再煮到半熟 😍😍麵既份量仲好多 再配埋日本風味餃子 皮薄餡靚 調味得宜真係不得了!呢度仲有呢支極級嘅黑烏龍茶可以消脂解膩架! 繼續閱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剛好在上年年底,有間拉麵店剛趕上2016的尾班車,在蘭桂坊的一角靜靜開張,取名非常易記,名為"左近"。說起來,香港的拉麵文化有一個頗奇怪的現象,每年年底都總有一間趕尾班車開張,2015年是Tetsu,2014好像是黑龍。或許,拉麵總是在冬天開業才比較吃香,大前提是,香港的冬天是寒冷的話……雖然它取名"左近"。,但絕對不是7-11,總有一間在左近,相反在蘭桂坊的巷內,非常難找。不過對蒲友而言,榮華里也絕不陌生;加上看它的開業時間,明顯是針對一眾蒲友而設。店舖其實面積很細,要我說的話有點似日本的小屋台。除了店舖外的兩三個露天座位,舖內就只是廚房和收銀,若是排隊的情況其實不太方便。而最突出的還是數侍應:有香港人、有南亞人、有鬼佬、加上來自日本的村田店長。看來為了應付一眾蒲友和遊客,這裡請人還是做了一定的充足準備,以便應付各類型溝通,但還是感覺到有點騎呢!Menu主打鹽豚骨湯和煙燻玫瑰叉燒的拉麵,還有招牌泡沫拉麵;此外小食只有兩種選擇:炸雞和餃子;加上清一色的日本飲料。不過收費來說其實有點貴,拉麵最平由$88開始,而招牌泡沫拉麵更要$148一碗,同區內的拉麵店,應該數它價錢最為偏高。這裡連自助斟水也欠奉,要水還得要問侍應拿;調味吧檯的種類也同樣少得可憐,高菜,芽菜統統沒有。是次選了靜岡蜜瓜梳打汽水作飲品,外間並不常見,不過都要$24一支。餃子一客$42 五隻,價格中規中舉。不過要讚的是賣相,每隻都煎成金黃色而沒過火。外層皮薄,內裡豬肉餡靚又足料,味道惹味之餘又不感肥膩,加上有濕潤口感,算是收貨。泡沫拉麵有三種類選擇,不過目前新開只有一種,就是上面提過一客$148的泡沫柚子拉麵。賣相而言不算是極佳,在上檯時感覺好像是拉麵在浸泡泡浴;浮在湯頭上的泡沫更傳來陣陣的清新柚子香,很有喜感。先輕呷一口湯,柚子泡沫確實能令濃厚的豬骨湯底帶來一點清新,但是並不持久;因此吃到後期時柚子味幾近全無,後勁不繼。而從豬骨湯的基本味道上為了提鮮而又要不影響柚子的清新香味,故用了香蔥和洋蔥粒而捨棄使用豬骨香油,故更在惹味度上低了一截。吃到中後期,湯頭難免成三不像的情況,整體雖有gimmick卻難到達理想的階段。而麵質的情況也不見得十分理想,因為沒有硬度選擇,故我雖跟侍應特別提醒要超硬。然而在約50秒的烹煮之後,麵的超硬程度也不見得特別標青。口感雖然夠彈牙,掛湯力和蛋味則一般,加上更是吃到仍有少許的鹼水味。整體而言同樣不太理想。叉燒有薄薄的三片,據悉泡沫拉麵更是自動升級為煙燻玫瑰叉燒;最大分別是煙燻玫瑰叉燒經過長時間的低溫慢煮,基本上和"豚燻"的做法差不多。先從視覺上來說,它的成品比起一般叉燒更為嫣紅一點;再來就是入口更為嫩滑,口感不俗,肉味也算充足。荀乾則是媽媽虎虎,入口仍然有渣,失敗!最後的醬油溏心蛋更是重頭戲,溏心的流心程度做得十分出色;而且醬油醃得入味而平均,是全晚最高分的作品。總結: 埋單$200元左右,但質數上來說整體甚至沒比一蘭更好,因此其實價錢來說性價比是低。總括來說,它的幾個gimmick同時也是為它帶來幾個致命缺點:1. 若是對象是針對一眾蒲友,目前的兩三個座位絕不夠應付蘭桂坊的人流;在大多數人不喜歡排隊,而你店家本身的賣點不夠突出的話,即使是深夜最終也只會迫人走過翠華,或坐的士去吃一蘭。2. 若是一般平民或食客,其價錢比附近的對手都要弱,如豚王,周月,長濱No.1等等。因此它的競爭力未免太低。3. 雖然不是歧視,但一開張不久就使用南亞裔人士做侍應,沒錯是加強了對外溝通,但同時在門面上也容易嚇怕顧客,作為第一印象這一點並不見得很有利。它尚有進步空間,但光賣gimmick不足以吸引太多的回頭客,競爭優勢尚待加強。希望冒起的新泡沫,並不只是曇花一現!廁所評價:N/A 繼續閱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