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
1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请与餐厅确认详情
食家推介
十点搭巴士去到三盏灯附近落车,跟地图行咗十分钟度就榅到盛记白粥。远道而来就当然第一时间试下最出名嘅白粥,好多人叫嘅炸两同牛脷酥啦!白粥 - 好稀,似好浓嘅米水,有米味……可惜我都系比较喜欢普通嘅粥多d,而且吾系好热啰炸两 - 条油炸鬼又冻又un,吾合格牛脷酥 - 酥脆又吾咸为咗补偿炸两嘅失落,又叫咗碟肠粉,够热够滑,唔错整体黎讲普通啦,应该吾会有下次!
继续阅读
又来到澳门,一落船第一站多数是回到以前居住的地方走走,在旧区虽然都有改变但就没有在新区变化得这样大,大致上的地方和以前都是差不多,今次去的是以前小时还没有开店的食店:盛记白粥。去的方法不是太难,唔想行的就在码头直接搭12号巴士去到”俾利喇/高士德”站下车向前行在第一个街口转左到雅廉访大马路行几间店就是,但因为现在的巴士比较多人和去到市中心时有时都几塞车,有时我会由码头的天桥向海立方的方向行去水塘马路的巴士站搭32号巴士搭3个站去到红街市站行去,这个方法就可以免却巴士在市中心塞车的烦恼,又可以去水塘边的公园行行,第三个方法当然是行去,澳门地方不太,行去也不是用太多的时间(个人感受)。盛记白粥在澳门开了很多年,听说是近一百多年了,照资料说是第一代创办人梁胜在沙梨头开的第一间店,之后搬到去新桥做了一段长时间,再到八十年代尾开了第一间的分店,就是在雅廉访大马路的分店,不过新桥的总店受到旧区重建计划的影响而拆卸。后来又开了在台山关闸大马路、氹仔和在新马路开了三间的分店,令在雅廉访大马路这一间店变成最旧的店。现在是由第三代的仔女们经营。店的装潢非常简单,有一排二至四人的卡位在店的一边,中间放了一些的圆台,厨房就在店近门口的位置,店中放了一个雪柜入面放了一些甜品在内,是一间布置简单的粥品面食店。落船的第一餐,只是清清地叫了一些食物来试,就是白粥、芋头糕、萝卜糕和肠粉。白粥($6) 盛记的白粥是很出名的,因为它们是用传统的制作方法,首先是用了泰国的香米浸多个小时直至米粒开始烂化,再加入腐竹和盐慢火煮成的,所以厨师们要一早开始准备这些粥才令早市有得供应,这些方法虽然是用多一些时间,但做出来的效果就非常好。因为用了泰国的香米和浸了一段长时间,粥底的感觉非常顺滑,腐竹就令粥有一种甜香味,盐就令带出粥底的味道,食落的味道和普遍在市面食到的不同,食得出是用心做出来的效果,所以煮一碗小小的白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学问,来到这店必食的食物。芋头糕($7) 除了白粥,盛记的糕点也是很出名的,就叫了两种传统的糕点来食,第一种就是芋头糕,份量就不是太大,卖相就见到糕中有一大粒的芋头在内,下面就放了一些豉油在底。食落这店的糕身是比较软身而不像大部分店制成的芋头糕这样硬,水份方面是多一些的,而入面的芋头都几有咬口和香味,还有一些的肉粒和葱粒增加了这个糕点的咸香和清香,点一些豉油来食都是一个简单的小食。萝卜糕($6) 食完芋头糕就食另一个糕点萝卜糕,份量和芋头糕一样,但卖相上看来就比芋头糕丰富,萝卜糕的面上放了很多的虾米粒和葱粒,中间也望到有一些萝卜在内,下面也放了一些豉油在底,食落这个萝卜糕非常鲜味,各样材料的味道非常配合,虾米粒的咸香和葱粒清香更加浓烈,当然萝卜的甜香味也非常足够,这店软身的糕身做法和萝卜的质感非常配合,令这个小小的糕点整体上做到十分之好,好到是:食完一件再要叫多一件来食。肠粉($13)最后食到的就是肠粉,肠粉的份量也不少,旁边有一些甜酱、麻酱和芝麻可以按自己的喜爱来添加,肠粉的外皮比较厚,咬落比较粘口和少了滑身的感觉,不过加了甜酱和麻酱之后仍然可以作为饱肚之用。澳门近几年开了很多新颖酒店和餐厅,水准上也非常之高,另一方面在旧区还有很多用心做的小食店,这些食店给予当地人一些价廉物美的食物,而且水准非常高,我们平时食到的很多都是一些流水作业式的食物,食到都不是一些用心做的食物,反而来到澳门是比较容易找到一些用心做食物的食店,所以这一些小食店仍然会有很大的市场。看见全部的人客都是澳门人,看来客路方面应该是以澳门人为主,因为旅客也很少来到这一些旧区去食一些这样普通的食物,但就是这个原因令这店少了一些旅客区食店和喧哗的现象,反而可以看到澳门民生的一面,希望下一次再来澳门时再来到这店光顾。价廉物美的食店,用心做食物的盛记白粥。
继续阅读
真有点不明白, 自己明明已经常要到澳门开工, 但是偏偏放复活假又同家人来澳门休息。无法吧! 皆因复活节才刚从伦敦回来, 而且家人在头两天又有事干, 再加上又换不到好的机票时间, 所以唯有留有熟悉的澳门吧! 可是在去澳门的前一天, 还是要到珠海完成工作, 之后一天再与家人汇合。在吃过了鲜味而好的金乐牛肉粉之后, 各人都带著回味的心情, 从关闸一路步行回澳门的心脏地带。在微风轻摇的天气下, 沿路行著, 感觉舒服。就在我们走过三盏灯附近, 雅廉访大马路的盛记门外, 看到外观诱人的糕点, 于是便入内吃个甜点。第一件在门口吸引到我视线是这个九层糕。黑白黑白层层相间, 由芝麻层与椰汁层组成。叉子垂直由上切到下面已感觉糕点黏著叉子的情况。入口, 糕点果然黏糯, 团团重体的糕点中有少少粉状质感, 但是芝麻味道丰富, 整体亦不算太甜。第二件是在门口吸引到小朋友注意力的萨奇玛。我不再写什么萨奇玛本是满州小食这些了, 但单论萨奇玛的质感, 麦芽糖的味道与比例不错。入口没有太多的黏口效果, 叉子落下也算容易分解, 但入口就觉得实了一点, 啖来也有蛋香。但说到蛋香, 这个蛋散香味却更好。松化质感却比萨奇玛更好, 而且更有脆口感觉与麦芽糖香味。而甫进店来看看餐牌, 瞄到个绿茶豆腐花, 要了一碗。豆花未来之前还想: “希望不是那些求求其其在豆腐花面加些绿茶粉吧! 我不想好像什么车站亚婆的芝麻豆浆般, 加堆现成芝麻酱然后冲入豆浆, 就多收3蚊, 好不侮辱智慧!” 但结果来时却是出人意表!豆花上桌雪白如一般豆花, 完全没有绿茶痕迹。但一入口却是满口绿茶香味, 令豆花入口嫩滑有豆香, 轻微略稀的糖浆带甜, 以及绿茶清香透心, 尾段带微苦, 甚有层次味道。相信跷妙就在于绿茶与糖浆的巧妙比例与混合, 再加上冷冻后的有趣效果, 感觉真好。虽然绿茶加糖浆并不是什么巧手手艺, 但最少用得高明, 而且肯将绿茶煮过才做, 比现成加堆酱的感觉有所不同。纵然餐厅吃的是一口街坊粥品, 但副品的甜点也算不错吧!!
继续阅读
豆腐花:石膏粉味太多,食唔出豆味! 而且佢地唔兴落糖水/黄糖,桌面亦冇任何糖类提供,所以整体味道欠奉,香港公和好食得多! 九层塔:妈妈说唔好食!因为鱼胶粉太多,件糕几近冇味!
继续阅读
有朋友从香港来, 于是带们他来试一下澳门式的早餐猪肠粉~ 首先是我的最爱, 炸两+牛脷酥~ 虽然很久没来吃, 但味道还是一样的好, 肠粉很滑, 炸面很脆~ 赞~ 牛脷酥软软的, 中间的部分脆脆的, 百吃不厌~ 其他的是朋友们叫的, 如果香港人吃炒面是会加甜酱的, 反而萝卜糕不加, 跟我们刚好相反, 我们互相交流饮食习惯, 感觉得特别~ 这真是一顿满足的早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