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72
46
等级2
29
0
2018-01-10 749 浏览
这种小贩档的食档是从前60、70年代最常见的档口,那些年有钱人住在平路上,是比较穷的人才住上斜坡或山上,时移世易随著平地上的楼房越来越高,商厦一座接一座,香港的富户开始搬上山上,喜欢高眺香港的景致,所以本地人都会把住在「半山」= 住豪宅挂钩。但其实如果你有闲情慢游中上环一带的斜坡,虽然近几年越来越多豪宅落成,但以前的旧楼还有不少,可以想像到以前半山曾经是怎样的。好了东扯西拉得太远了,像「玉叶」这样的小贩档其实买少见少,因为那些年政府要收地,为了安置当时盛行的无牌小贩(总不能断掉人家的生计)当时政府发出了很特别的小贩牌照(从那时以后都不再发出这类牌照),这一类牌照只可以世袭不可以转让,但随著从前的小贩都退休或是去了别处开铺进店了许多牌照已经交回政府,所以等现在这些年老的档主退休后,这些小贩档就会成为历史,要回味或许只可以从电影中看到了,例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张曼玉与梁朝伟就是常常在这种档口买宵晚。玉叶的老板是两夫妇,从前一个卖糖水一个卖面食,他们的档口就在彼此的对面,听老板说以前会两边都开,各自各做生意,但后来大家年龄大了兼顾不了两个档口,就直接只开一档把糖水加面档合并了。玉叶的面食我觉
更多
这种小贩档的食档是从前60、70年代最常见的档口,那些年有钱人住在平路上,是比较穷的人才住上斜坡或山上,时移世易随著平地上的楼房越来越高,商厦一座接一座,香港的富户开始搬上山上,喜欢高眺香港的景致,所以本地人都会把住在「半山」= 住豪宅挂钩。但其实如果你有闲情慢游中上环一带的斜坡,虽然近几年越来越多豪宅落成,但以前的旧楼还有不少,可以想像到以前半山曾经是怎样的。
好了东扯西拉得太远了,像「玉叶」这样的小贩档其实买少见少,因为那些年政府要收地,为了安置当时盛行的无牌小贩(总不能断掉人家的生计)当时政府发出了很特别的小贩牌照(从那时以后都不再发出这类牌照),这一类牌照只可以世袭不可以转让,但随著从前的小贩都退休或是去了别处开铺进店了许多牌照已经交回政府,所以等现在这些年老的档主退休后,这些小贩档就会成为历史,要回味或许只可以从电影中看到了,例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张曼玉与梁朝伟就是常常在这种档口买宵晚。

玉叶的老板是两夫妇,从前一个卖糖水一个卖面食,他们的档口就在彼此的对面,听老板说以前会两边都开,各自各做生意,但后来大家年龄大了兼顾不了两个档口,就直接只开一档把糖水加面档合并了。

玉叶的面食我觉得做得很好,以同类比较比很多地铺面店都要好,面很弹牙,汤底浓郁,云吞保留从前的「细容」小金鱼的大小一匙羹一口,份量是宵夜的份量,女士吃或者够,男士可能要两三碗吧,但这也是这类食档的标准份量因为「细容」是饭前的加餐或是饭后宵夜。

今天我点的是猪手云吞面,猪手刚刚只剩我这一份(yeah lucky) 炆得很淋很有味,云吞就是普通的云吞没有什么花样,这店就是台湾说的「古早味」最正宗的云吞面就是这样。

小店每天下午1时开档,大概都是11时收档当然视乎老板当天的生意决定,有时早收有时夜收。所有公众假期都没有开档,我能理解的毕竟老板都老了而且主要做街坊以及附近写字楼生意,公众假期都没有什么生意所以何不休息,中环有很多食店都是这样。

各位如果想体验一下旧香港情怀,不妨考虑这小档。
2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9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4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5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