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5-11
43 浏览
是日在事前充滿期望的50嵐喝過一杯令人極度失望的珍珠奶水後, 心有不甘, 感覺好像沒有喝過珍珠奶茶似的, 於是便想起之前曾想一試的吸飲。吸飲可算是本港「二次珍珠奶茶大戰」的元老級人馬, 和輕鬆飲﹑貢茶的首家分店開幕時間相若, 卻因為其地理位置所限和低調的作風, 令很多人根本留意不到這家品牌的存在。而事實上, 當台茶品牌還未到達數之不盡的時候, 吸飲是「開茶」當時唯一還未試過的品牌, 原因很特別, 是因為找不到其店舖所在的緣故。曾經因為在街上看到好幾位朋友拿著一個吸飲杯而很努力地尋找該店的位置, 卻未能成功, 直到 OpenRice 於去年十月出現首個茶評後, 才知道這家店子原來近在咫尺, 位於信和中心商場地下 - 一個「開茶」平日根本不會走進內逛的地方, 加上街上或其他媒介都沒有任何有關該店的廣告或宣傳, 相信除了是該商場(特別是地下樓層)的常客外, 根本不會知道這家店子的存在。知道了該店地址後, 曾經試過到訪數次, 卻看見其比較簡單的門面和極少的人流而打了退堂鼓。這次真的多得50嵐, 激發起「開茶」首次光顧吸飲這家隱蔽又低調的珍珠奶茶店。如之前所說, 吸飲的門面比較簡單, 店舖內亦只
吸飲可算是本港「二次珍珠奶茶大戰」的元老級人馬, 和輕鬆飲﹑貢茶的首家分店開幕時間相若, 卻因為其地理位置所限和低調的作風, 令很多人根本留意不到這家品牌的存在。而事實上, 當台茶品牌還未到達數之不盡的時候, 吸飲是「開茶」當時唯一還未試過的品牌, 原因很特別, 是因為找不到其店舖所在的緣故。曾經因為在街上看到好幾位朋友拿著一個吸飲杯而很努力地尋找該店的位置, 卻未能成功, 直到 OpenRice 於去年十月出現首個茶評後, 才知道這家店子原來近在咫尺, 位於信和中心商場地下 - 一個「開茶」平日根本不會走進內逛的地方, 加上街上或其他媒介都沒有任何有關該店的廣告或宣傳, 相信除了是該商場(特別是地下樓層)的常客外, 根本不會知道這家店子的存在。
知道了該店地址後, 曾經試過到訪數次, 卻看見其比較簡單的門面和極少的人流而打了退堂鼓。這次真的多得50嵐, 激發起「開茶」首次光顧吸飲這家隱蔽又低調的珍珠奶茶店。
如之前所說, 吸飲的門面比較簡單, 店舖內亦只有兩名典型信和類型的女生, 兩位女生都是推銷﹑收銀﹑調茶「一腳踢」, 運作較一般台茶店簡單。
首次光顧, 在沒有考慮太多的情況下, 選擇了珍珠奶茶來試一試這裡的基本功。由於二人同行, 剛好這裡正在進行「購買第二杯半價」的優惠, 於是便額外點選了第二基本步 - 茉香珍珠。基本價格為 $12, 第二杯半價後, 總數為 $18, 平均價為每杯 $9, 實在抵飲! (當然要好喝才可以這樣說啊!)
這裡的茶是手搖的, 兩位女生分別調製點選了的兩杯茶, 此起彼落, 手勢甚為熟練。
由於沒有其他客人的關係, 飲品很快便到手。單憑兩杯飲品的賣相來看, 珍珠奶茶的茶色夠濃, 茉香珍珠的茶色夠白, 明顯地比50嵐那杯像灰水的珍珠奶茶對辦得多, 心情也即時好轉。當然, 凡事不能單憑外表去看, 其味道才是正經事。
珍珠奶茶 - 味道和賣相一樣對辦, 茶味濃郁, 但沒有澀味的弊處; 要求了「去冰」, 雖然飲品到手後感覺甚為冰冷, 但茶味亦沒有給調製時所用的冰塊混至變淡; 同時要求了「少甜」, 甜度正合我意, 恰到好處; 珍珠方面, 則略嫌 Q 度不足, 相信和光顧時間接近打烊有關, 變成整杯飲品中最弱一環, 唯有留待日後驗証。
茉香珍珠 - 味道和賣相亦一樣對辦, 茉香味芬芳無比, 是本港其他台茶店少有做得好的; 亦要求了「去冰」和「少甜」, 和珍珠奶茶的效果相若; 珍珠方面, 當然亦是 Q 度有待改善。
喝過了吸飲的優質台式飲品後, 原先被50嵐弄壞的心情即時好轉起來, 更感受了一次「天堂與地獄」; 同一時間, 「開茶」卻替吸飲這家甚有質素的珍珠奶茶店不值, 就是因為地理環境所限, 令她嚴重跑輸大市, 和她同時間起步的貢茶和輕鬆飲的發展卻有天淵之別。
可喜的是, 最近在一些附近的街道上已開始看見吸飲的宣傳橫額和易拉架, 雖說遲了些, 但總算「遲到好過冇到」, 至少能夠吸引到一些途人的注意吧~
吸飲的「購買第二杯半價」優惠直至 5 月 15 日為止, 絕對值得推介啊~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