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 Lee
同一酒樓下的三代人
Kan Lee
等级4
2017-01-04
3K 瀏覽
關注
十二月二十六日傍晚, 接到友人來電相約翌日飮茶, 時間為大清早。

究竟有多早? 第二天天還未亮,我們穿上行山裝束, 未夠八時已抵「信興」門口。從前經過「信興」,均是過門而不入, 意識到他是ㄧ家老字號酒樓而已。

入內後, 大大的圓檯坐滿了食客, 搭檯是「信興」的生態, 雖然如此, 食客似乎都彼此認識, 傾傾講講, 並無隔膜。友人比我們更早到埗, 茶已開, 檯面更放好了幾款點心!

煎腸粉

煎醸茄子

蝦腸

蒸鳯爪排骨飯

山竹牛肉

南乳燜豬手

節瓜圃

而印象較深刻的幾款懷舊點心, 正好與擁有八十年歷史的「信興」, 彼此有著切肉不離皮的關係。如1.5個拳頭般大的雞球大包是三十年代, 工人和苦力價廉物美的飽肚恩物。時至今日, 大家對雞球大包仍有著ㄧ份香港情懷!

雞球大包的饀料有點雜, 除有雞球和火腿等, 最吸睛的是ㄧ件連皮的切雞。

豬肚燒賣有點不收邊幅, 淡黃色的內層朝上, 與形狀隨意的豬肉構成凌亂美。

棉花雞同樣「任性」, 棉花即魚肚自由地伸展, 盡情地吸收醬汁的精華, 一口仿如爆汁一樣,非常入味! 而雞肉和冬菇也懂得亂中有序, 這籠棉花雞就是充滿著過性。

!

豉椒蒸排骨是經常可找到的點心, 但換上欖角, 風味就來了! 憑著柔軟和香氣獨特的欖角, 令排骨的肉味更加誘人。

「信興」的點心雖然由點心車仔推出, 可是基於走道狹窄, 車仔往往只停留在燒味部對開的位置。

只能在那裡分發給不同食客,而食客彷彿己習慣了自助形式。

每有新點心推出, 客人便從四方八面, ㄧ窩風般捲至, 有的自取, 有的由負責的嬸嬸為客人拑到托盤上,場面墟冚!

您爭, 我搶的熱鬧氣氛也許成為熟客們樂此不疲, 不可或缺的指定動作。

提到「信興」, 不得不提他的茶。客人所飮用的茶葉均以兩包舊茶, ㄧ包新茶混合而成, 過程全人手處理, 聽説這樣沖泡出來的茶味醇而不澀!

至於沖茶, 大家也會拿著茶壺走到由電爐保溫的大水煲前, 自斟自取。不過最令我驚訝的是打開茶壼蓋的ㄧ刻, 壺內脹發的茶葉幾乎佔滿整個茶壼。

「信興」臨別秋波更推出了包裝茶葉, 好讓茶客可在往後的日子細味回憶!

這角落是燒味部, 地方雖小細, 卻五臓俱存, 風扇, 砧板, 吊勾等, 臘鴨, 臘肉, 叉燒, 火腩會令您有衝動ㄧ試嗎?

在燒味部旁邊, ㄧ道門貼上禁止內進的字條, 但從縫隙中窺看, 𥚃頭放滿大蒸籠, 估計是製作點心廚房, 可想像ㄧ下每日零晨二時, 幾名點心師傅赤膊上陣, 忙碌地製作點心的情境, 十二月三十日的零晨此情不再矣!

選擇在八十周年之日光榮結業的「信興」, 記錄了羅氏三代人的努力營運。 隨著2016年6月「信興」ㄧ塊高達四層樓, 因不合符屋宇處規定的霓虹招牌而拆卸, 遂成為結業的導火線, 帶出酒樓許多陳舊設施, 大型維修及改善工程等問題, 羅氏在權衡輕重後決定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宣佈結業。

沖茶的時候, ㄧ位不認識的阿哥自說自話:「味道那麼差, ㄧ早該結業!」, 當時腦袋ㄧ遍空白, 隨口回應了ㄧ句:「那麼您又來?」。阿哥即時露出没趣的表情! 其實我很想代他表達, 有ㄧ些事和習慣, 經過年月的催化便會產生ㄧ種叫感情的東西來, 「信興」成為熟客、街坊們的聚腳點, 喝ㄧ口茶, 嚐ㄧ件㸃心, 跟職員和街坊的每ㄧ個照面, 甚至ㄧ檯ㄧ椅, 都充滿了無價的人情味!

當我們踏出「信興」,唯一剩下的霓虹招牌在藍天下顯得有點憔悴,難捨失落的心情,他日只許於西九視覺藝術博物館M+ 再見!好了,我們也得開展飛鵝山的行山之旅。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7
分享
檢舉
評分
3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4
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