鏞記最出名的是燒鵝,小時候有去過一兩次,但印象不深。
直至上星期的一餐午飯,令我明白鏞記的廚房的確非凡,今天專程再來吃朋友的推介。
午飯時段,接待小姐會問「地下還是二樓?」「有何分別?」
「地下粥粉麵飯、碟頭飯,要同人搭台. 二樓小菜,二時後才有點心」
無問題,今次識路,直上二樓。
兩個二,點了三味菜:
蜜汁叉燒(例)
問好朋友去鏞記最愛吃什麼?她極力推介「叉燒~頭」
叉燒肥瘦適中不在講,肉身光澤得折射七彩顏色,而最美味的果然是燶燶地的叉燒頭!
表面有一層脆脆的蜜汁,一咬便「黐牙」(有假牙的人不要吃),好好味唷!
朋友說墊底的花生也十分可口,因為花生吸收了燒味汁的精華。
這兒上菜慢,只有燒味上得快,如果叉燒的份量和價錢可以減半,當成飯前小食就更貼心!
叉燒是香港尋常食物之一,但能夠做到色香味都一流的並不尋常。
涼瓜炆鵝掌
怕苦不吃涼瓜嗎?因為一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小時候的我被媽媽「坤」了吃苦瓜,吃多了,便不再怕苦。這兒的苦瓜甘而不苦,但略嫌煮得淋身了。豆鼓汁味調校得好,十分惹味。
精髓所在一定是鵝掌,味道似一般海參煲,但炆得剛剛好,絕不會淋到爛。最難得的是連鵝掌骨都是橙色的,如何炆到這樣入味呢?
雲南火腿蒸鴛鴦雞
這一味菜沒有我想像中般清淡,很油膩,我媽媽的「臘腸蒸雞」煮得更出色。味道不差,但就是家常小菜了一點。是我點錯,鏞記無錯。
後記:清湯腩+ 細蓉
八卦是我的缺點,但正因為我八,所以我偷聽到隔離台的「闊太四人幫」點了什麼。「清湯腩好味啊!坑腩黎架!一陣再叫一碗細蓉一齊食,好細碗但好好食」然後聽到索口水聲。好,下次就試下清湯腩加碗雲吞麵!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Like
Spending Per Head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