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5-03-07
3227 views
曾於書中談過雲吞麵,也說過香港的雲吞麵,莫過於麥氏天下。不論麥奀、麥文、麥兆等等,甚至乎何洪記和正斗,通通源於麥煥池一人。若有朋友問我,麥X記,還是何洪記,那家較好,不禁笑笑:「都一樣吧,看你自己方便。」於台灣訪問也說過,雲吞麵吃的是一份講究,更是一份精巧。湯佳麵靚是基本,就連上桌也有一定架式。拳頭大的藍骨瓷碗,先下雲吞,再放湯匙頂着銀絲麵,最後才澆上湯。如此,麵才不怕被湯泡軟,影響風味。豈料,書才出了沒多久,卻讓我找到一家大巧不工,又美味如昔的老舊的雲吞麵小店。常說新蒲崗是個三不到的區域,剛好在黃大仙,鑽石山和九龍城之間。不少朋友罵我怎麼介紹的餐廳都三不到,又遠又難去,老實說,地鐵線像詛咒一般,搖指一點,那裏就死掉不少老店,看看西環便知個大概。新蒲崗也不難去,從鑽石山或黃大仙地鐵站走過去,也不過十來分鐘。而英記更跟傳統粵菜名店得龍同樣座落康強街,著實不難找。未到英記,遠遠在小公園便看到那片紅色banner,大大的寫着「巷仔雲吞麵」。走近點,未吃就覺這店有「古早味」。跟昔日佳記同出轍,小小門口,旁邊便是煮麵的小廚房,一眼望穿,你說現今時興open kitchen,其實老店行得更快。老店
於台灣訪問也說過,雲吞麵吃的是一份講究,更是一份精巧。湯佳麵靚是基本,就連上桌也有一定架式。拳頭大的藍骨瓷碗,先下雲吞,再放湯匙頂着銀絲麵,最後才澆上湯。如此,麵才不怕被湯泡軟,影響風味。
豈料,書才出了沒多久,卻讓我找到一家大巧不工,又美味如昔的老舊的雲吞麵小店。
常說新蒲崗是個三不到的區域,剛好在黃大仙,鑽石山和九龍城之間。不少朋友罵我怎麼介紹的餐廳都三不到,又遠又難去,老實說,地鐵線像詛咒一般,搖指一點,那裏就死掉不少老店,看看西環便知個大概。
新蒲崗也不難去,從鑽石山或黃大仙地鐵站走過去,也不過十來分鐘。而英記更跟傳統粵菜名店得龍同樣座落康強街,著實不難找。
看得我哭笑不得。吃撈麵,就為了吃麵條的韌度,棄湯不要,就怕湯汁泡軟麵條,而附送的上湯,是怕食後吃幾口乾麵後,哽咽不舒服,就可以上湯濕濕口,緩衝一下。
這六十年代撈麵,一聞,就知精彩。英記,可謂比長發更大膽,也更有自信。麵餅煮開後,只以豬油和一丁點醬油調味,香是不用多說,而微鹹的醬油更突出麵條的純粹。這撈麵吃的幾乎不是甚麼獨門醬汁或是上佳手藝,這撈麵讓我們回到生活匱乏的六十年代,一個麵餅,不用多加造作,豬油醬油,香而溫飽,就是最簡單的幸福。
吃了幾次,這裏不單食物有古早味,連店裏的阿姐也有六十年代的感覺。有次買單應該是$51,我順手就拿了一百元出來。阿姐找回$50元一張。我楞了一下。笑笑跟阿姐說:「阿姐,你真可愛。」
阿姐笑一下:「差不多啦。」
好像,人情味比古早味,更濃更香。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