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12-02
10889 views
「丼」為何物?丼,日本語音為「どん(don)」;也有其粵音,為「抌(dam2)」或「整(zing2)」。「丼」字其實來自中國,用來形容石頭落入井時所發出的聲音之擬聲詞;正所謂「丼(dam2)」一聲,其實就是這個丼字。現代通常出現在日語中,對「蓋飯」的通稱。丼風吹起日式丼飯,其實很久以前已經潛伏於本地的日本料理食肆中。無論是港式日本餐廳,或是承傳自日本的傳統料理店,都會有他們獨特的「鎮店」丼飯定食。近年,這股丼風更越吹越盛 ; 不少新開的日式料理店,更打著「丼飯專門店」的旗幟相繼開業。今天,就來到了這間《宗像屋》,吃他們的《宗像丼》。隱於青山道,超低調門面《宗像屋》開舖於青山道60號地下,深水《嘉頓》附近。他們的門面是比較傳統的日式食肆設計,門面連店名都沒有,只有一個代表他們店舖的標誌,所以會有機會忽略了這低調的店面以錯過了他的正確位置。開打!初試「火山」般的雜錦魚生飯他們只賣《宗像丼》,全店亦只有四個選擇,分別是「梅」、「竹」、「松」及「特上」。不同的名字,其實就是代表了那丼中,海鮮類別的數量,以及份量的多寡。 特意到來,當然要選用料最多,份量最重的「特上」。「特上」宗像丼用料包含了
丼,日本語音為「どん(don)」;也有其粵音,為「抌(dam2)」或「整(zing2)」。「丼」字其實來自中國,用來形容石頭落入井時所發出的聲音之擬聲詞;正所謂「丼(dam2)」一聲,其實就是這個丼字。現代通常出現在日語中,對「蓋飯」的通稱。
丼風吹起
日式丼飯,其實很久以前已經潛伏於本地的日本料理食肆中。無論是港式日本餐廳,或是承傳自日本的傳統料理店,都會有他們獨特的「鎮店」丼飯定食。
近年,這股丼風更越吹越盛 ; 不少新開的日式料理店,更打著「丼飯專門店」的旗幟相繼開業。
今天,就來到了這間《宗像屋》,吃他們的《宗像丼》。
隱於青山道,超低調門面
《宗像屋》開舖於青山道60號地下,深水《嘉頓》附近。
他們只賣《宗像丼》,全店亦只有四個選擇,分別是「梅」、「竹」、「松」及「特上」。不同的名字,其實就是代表了那丼中,海鮮類別的數量,以及份量的多寡。
因為我是隻身以來,店內的女侍應便安排我坐於吧位置。一坐下,未有點餐,吧後的師傅已遞上「前菜」,麻醬漬油甘魚刺身。
從未試過用麻醬配油甘魚,感覺醬汁令魚肉更加滑溜,但部份的魚味也同時被麻醬搶去。
火山般的雜錦魚生飯,就是特上宗像丼
他們的拆蟹肉比較乾、粗糙及欠缺鮮味。三文魚子鮮甜不帶苦澀,不錯。最令人期待的當然是那幾片大海膽;鮮甜是鮮甜,可是還是有一點腥味,和早前在元朗一間出名「廚師發辦」的日式料理店中,吃到的北海道海膽,是有一段距離。
魚生飯的另一主角,當然是「米飯」。沒有刻意問他們米從何來,但他們的米飯,的確不俗。黏韌口感、粒粒成形,令我掀動了一種「粒粒皆辛苦」的感動,就是到最後,一粒米飯也不能浪費。
一丼三食
這裡的魚生飯,除了可以一般的海鮮丼,從木製盛器進食外,還有另外兩種食法:就是自製手卷和茶漬湯飯。
淋好醬油,便開始著手弄我的手卷。
總結
這裡的宗像丼,給予食客一份「達標」、「滿足」的經歷。要算性價比的話,可算是「1:1」;物有所值。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