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4
1
Above information is for reference only. Please check details with the restaurant.
近年韓風不斷襲港,不少親朋戚友都先後宣告失手,被一眾韓國明星、音樂、劇集、時裝等等所俘虜(我家中也有)。不過深受歡迎的又豈只以上幾樣?另外還有韓國的傳統美食!前排The One 開了一間全新的韓國菜館叫「韓登」,由於蹴近戲院,因此也幫襯過一兩次。 泡菜炒飯, 3.5/5很多年前在首爾樂天百貨地庫的美食廣場之內,吃過一碟熱騰騰、即叫即炒的泡菜炒飯,滋味的程度,至今依然令人回味無窮。可惜數年之前,樂天百貨將美食廣場重新改建,部份位置已經變成高級超市,那碗叫人神往的泡菜炒飯也從此消失。因此近年一直努力在海外和香港尋找一碟擁有同樣水準的泡菜炒飯,在韓登終於找到有六、七成相似的版本。這道炒飯勝在做得夠乾身,只差了些少火候。加了煙肉成功增強嚼勁,倘若泡菜能夠揀選較優質的貨色,再切絲放入炒飯當中,效果必然更佳(現在是一棵的放在飯面)。 韓式海鮮薄餅, 2/5吃韓國菜常見的韓式海鮮薄餅相對做得比較失準。薄餅入口感覺粉多蔥多但海鮮少,這個配搭一點也不吸引。 韓式炒牛肉, 3/5最後還點了韓式炒牛肉。薄切的牛肉加入少許韓式燒烤醬汁後,味道特別帶點韓式風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配菜的洋蔥、磨菇和野菜絲容易出水,令菜式的賣相有點兒水汪汪。食物的水準不過不失,趕時間在樓上看電影的話,都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continue reading
星期二朋友生日,約左出嚟食飯睇戲, 本來係想去尖東果邊食酸辣粉的,但係我係THE ONE附近落車,朋友話好想食辣嘢,諗起呢度有間韓國嘢,都有辣嘢食的,所以我地就嚟左啦.一坐底先有四碟韓式前菜:豆芽,紫菜,菜,泡菜豆芽都好味,鮮甜,紫菜有兩塊但淋左呀,泡菜味道OK,唔會好辣,仲有一種唔知咩菜,OK啦.餐廳有晚餐同埋散叫既餐牌,我地唔係太多時間,所以散叫左幾樣一齊食呀.有韓式年糕,韓式豬肉粉絲,同埋豆腐蠔鍋, 先嚟韓式粉絲,賣相都OK,味道好淡呀,即刻問仕應攞辣椒醬,加左辣椒醬差好遠,有D菇,豬肉片,甘笋絲,蔥花及蔥絲,粉絲都幾彈牙的,呢個都幾好味的,不過一定要加辣椒醬先好味.韓式炒年糕,係用辣醬炒的,有些蔥花,年糕係圓條狀,個醬唔太辣,但係年糕硬左少少,唔係好入味,麻麻地呀.豆腐蠔鍋,仕應將生蛋打入去一齊食,鍋入面有些蠔,洋蔥,菜,豆腐.....個湯都幾好味,蠔既味道好重,好彩唔係腥的,同埋都唔係細細仔,SIZE都適中,豆腐都好滑好味道的,呢個我食得最多.服務都幾好,不過食物質素俾我預期的差.
continue reading
自己本身麻麻國野 覺得好淡 無咩特別 今晚行過 聞到幾香 人又唔多 即管試試一坐低 未睇完menu waiter就拎左5樣頭盤 我心諗 咁快既? 如果我唔食你地個set dinner 我散叫你地咪唒功fu lor?! 不過我最後都係叫左個牛肉2人set dinner今次咀鵰男友都幾滿意呢間 睇佢食得滿意 我都好開心
continue reading
食過一次就夠,絕不會再光顧!一、餐具不全。眼見別桌全都放著一碗一碟一杯一雙筷,自己桌子卻獨欠碗子。侍應送來部隊拉麵和豆腐湯後竟仍視若無睹,更掉頭離去,久久不見踪影。結果要自己動手拿餐具!二、茶水欠奉。店子不算大,用餐期間人少時只有十桌食客,人多時亦僅十四桌,但侍應卻多達四人。四名侍應不時遊手好閒,多次掃視食客卻沒有意識要為之添茶,情願站在一旁天南地北無所事事。舉手良久示意添茶,卻換來侍應漫不經心一句「好」。誰知侍應「好」了便算,從廚房端出一碟菜給鄰桌之後就若無其事繼續跟同事吹水,要再三要求,再能換來一杯熱茶。三、前菜變主菜。四碟前菜,不知怎的沒有在主菜出場前送來。主菜吃了一半,再三追問,才肯補上。四、菜式一般。四道主菜,味道一般。當中的「芝士軟殼蟹」,芝士和軟殼蟹分開來吃還不錯,一起入口則味道怪異,鹹腥不分。惟前菜中的酸泡菜味道一流,不會過辣過酸,入口醒神,振奮味蕾。五、胡亂收碟。豆腐湯、雞軟骨、軟殼蟹,三道菜還未吃完,就有兩名侍應分別急不及待要來收碟,似有趕客之勢。回頭外望,根本沒有食客等位,先是茶水欠奉,現在則趕鬼入巷,不知所謂!六、表達力差不知是否小弟留了短鬍子之故,結帳時侍應改以英語對答,惟英語表達力奇差,猶如口吃,說了十秒八秒也說不出一個完整的意思。七、落單紀錄混亂結帳時,侍應先說電腦有問題,故要稍等,不一會又推說沒有紀錄,要求小弟自行匯報剛才點了甚麼菜才可結帳,小弟還未想清楚,卻又拿來一本屬於另一時段的餐牌,要求小弟從中點出全晚吃了哪幾道菜!如此荒誕的結帳方式,的確生平第一次。
continue reading
位於The ONE L4,可能是新開的原故,顧客在這層來說算最多!每個套餐都包前菜三款,是最大路的泡菜,菠菜及大豆芽,但不怎出色,基本上菠菜及大豆芽是吃不出有什麼調味,大豆芽甚至有些不新鮮,教人失望。接着上的是三文魚刺身及燒牛肋骨,三文魚頗厚身及鮮美,牛肋骨份量不少,燒烤好後,在上面灑上葱粒及芝麻,但調味像曰式燒汁,味偏濃甜,反而墊底的洋蔥就清甜自然。跟餐的牛尾清湯,有蛋絲及蘿蔔粒,牛味亦濃,水準不賴。白飯米粒分明,煙韌度較港人吃慣的泰國絲苗强,美中不足的是不夠熱。豆腐蠔窩,微辣,有肉碎,紫菜,豆腐,窩蛋,豆芽及蠔數只,蠔味鮮甜不足,但也沒有腥氣,拌飯吃,算有點韓味了!絕對明白及不會把這兒跟伽倻,阿里郎或新羅寶比較,但見這兒食材份量及質素不差,故只要店家能在調味上加多點心思及多注意上桌時食物的熱度便可。十分惦念上述三家韓菜餐廳的配菜,也是同樣選用樸實的食材,煎蛋卷,蜜糖蕃薯,小魚干等,全都滋味無窮,又有自身特色,店家可參考一下。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