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3
0
等級4
231
0
2010-06-22 162 瀏覽
星期六的1930, 食完晚飯去試吓這友和士多的小食。這是一間小小的舊式士多, 隔鄰是金菠蘿, 唔多起眼, 從來沒有留意,十分佩服KC的細心 . 這裏賣的是懷舊零食, 餅, 糕點等等.  看完KC的賞味隨筆,我想試吓砵仔糕,糯米滋, 西米糕和馬蹄糕,但已經賣完. 退而求其次,兩個人買咗:眉豆茶果,花生茶果和香蕉糕:咬下去又軟又煙韌,也很黏手。多年無吃,香蕉糕仍是那濃濃的香精味道,吃兩口已覺好漏。眉豆茶果和花生茶果都好多餡,兩者味道不錯,我較喜歡甜的花生茶果。 每件兩蚊, 好抵!一面吃,一面想,茶果嶺和茶果有什麼關係?清未民初年間,茶果嶺因山上長有大量茶果樹因而得名。茶果樹實為學名血桐的植物,因每次蒸茶果時需要大量血桐的樹葉 (註1).註1:《香港歷史文化小百科16-趣談九龍街道》爾東 著,第54-155頁,明報出版社,2004年11月
更多
星期六的1930, 食完晚飯去試吓這友和士多的小食。

這是一間小小的舊式士多, 隔鄰是金菠蘿, 唔多起眼, 從來沒有留意,十分佩服KC的細心
.

這裏賣的是懷舊零食, 餅, 糕點等等.  看完KC的賞味隨筆,我想試吓砵仔糕,糯米滋, 西米糕和馬蹄糕,但已經賣完. 退而求其次,兩個人買咗:

眉豆茶果,花生茶果和香蕉糕:咬下去又軟又煙韌,也很黏手。
多年無吃,香蕉糕仍是那濃濃的香精味道,吃兩口已覺好漏。
眉豆茶果和花生茶果都好多餡,兩者味道不錯,我較喜歡甜的花生茶果。
 

每件兩蚊, 好抵!


一面吃,一面想,茶果嶺和茶果有什麼關係?


清未民初年間,茶果嶺因山上長有大量茶果樹因而得名。茶果樹實為學名血桐的植物,因每次蒸茶果時需要大量血桐的樹葉 (註1).

註1:《香港歷史文化小百科16-趣談九龍街道》爾東 著,第54-155頁,明報出版社,2004年11月
咬下去又軟又煙韌
6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人均消費
$3 (晚餐)
推介美食
  • 花生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