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13
4
等級4
532
1
2016-03-04 3546 瀏覽
千里之月鮨旬菜.... 無睇文字,  一聽之下...甚麼...千里之月...諮詢菜.... 近年聽得最多的, 就是"諮詢委員會", 尤其是...打政府工的, 這個"諮詢委員會"之名, 簡直就係笑料百出... 原來係...鮨旬...哈! 鮨, 是壽司, 日文"すし", 間中又會寫"鮓", 好似....關西地方才會寫為"鮓"... 要再查證..., 而"旬", 就如專家所言, 是季節料理, 日文是"しゅん", 正確意思應該是"食材盛產和味道最佳之時"... 咁長的解釋..., 中文...兩個字講晒: "當造"... 哈...池魚, 日本單字為"鰺", 刺身和壽司常見的有兩種, 真鰺(まあじ)和縞鰺(しまあじ), 現在不是當造, 時令在春夏. 真鰺常用在壽司, 而縞鰺則貴得多, 刺身佳選, 池魚屬白肉魚(ろみ),  相比於赤身魚(み), 油脂偏少,質感較為爽脆, 尤其是白肉魚當造的夏天, 日本人更喜愛牠的低肥膩中帶著清淡的鮮甜. 池魚油脂較少, 但味道仍然甘醇芳香, 蘸些醬油便最能帶出鮮味.鰤魚(ぶり), 即是油甘魚(はまち), 廣東好似叫"蕃薯仔", 大條的鰤魚, 可達一米以上, 十多公斤
更多
1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千里之月鮨旬菜.... 無睇文字,  一聽之下...甚麼...千里之月...諮詢菜.... 近年聽得最多的, 就是"諮詢委員會", 尤其是...打政府工的, 這個"諮詢委員會"之名, 簡直就係笑料百出... 原來係...鮨旬...哈! 
2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鮨, 是壽司, 日文"すし", 間中又會寫"鮓", 好似....關西地方才會寫為"鮓"... 要再查證..., 而"旬", 就如專家所言, 是季節料理, 日文是"しゅん", 正確意思應該是"食材盛產和味道最佳之時"... 咁長的解釋..., 中文...兩個字講晒: "當造"... 哈...
1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池魚, 日本單字為"鰺", 刺身壽司常見的有兩種, 真鰺(まあじ)和縞鰺(しまあじ), 現在不是當造, 時令在春夏. 真鰺常用在壽司, 而縞鰺則貴得多, 刺身佳選, 池魚屬白肉魚(ろみ),  相比於赤身魚(み), 油脂偏少,質感較為爽脆, 尤其是白肉魚當造的夏天, 日本人更喜愛牠的低肥膩中帶著清淡的鮮甜. 池魚油脂較少, 但味道仍然甘醇芳香, 蘸些醬油便最能帶出鮮味.
1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鰤魚(ぶり), 即是油甘魚(はまち), 廣東好似叫"蕃薯仔", 大條的鰤魚, 可達一米以上, 十多公斤, 冬季的鰤魚, 俗稱寒鰤. 據聞, 只有一月至四月時捕獲的野生鰤魚, 才可稱為"寒鰤", 價錢也是平時的數至十倍(相信也是漁民巧立名目的搵銀之術...哈哈) , 只因冬天時的鰤魚為防寒儲脂, 魚身特別肥美, 刺身口感, 可跟吞拿魚腩媲美. 但價格比起吞拿魚平得的, 10公斤一條的寒鰤, 價格只是三萬港幣左右, 性價比相當高.
1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日式餐廳把頭尾內臟和椎骨切下, 分成背腹兩邊魚肉, 背腹價錢相同, 份量卻不同, 背部厚, 腹部薄, 腹肉肥肥, 貴得多, 厚切一片, 魚油份量十足, 香味比吞拿魚腩多了一種香幽, 肉質纖細, 質感順滑.
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赤鯥, 鰓和喉都是黑色, 所以又名"黑喉"又或"喉黑" , 冬天和春天雨量最多時候, 特別鮮甜, 皮脂下的油分高, 又是另一款可與吞拿魚腩媲美的高級魚. 餐廳多數用來炭燒, 如果新鮮靚貨, 刺身也出色. 
2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據聞.... 北海道人吃喜之次, 新潟人則吃赤鯥, 新潟佐渡的水域夠冷, 出產的赤鯥, 油脂特別豐腴, 新潟人稱為白肉Toro, 師傅再用大火灼一灼魚皮表面,  更有一種熏香和甜美.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日本人稱吞拿魚為"鮪", 分為赤身和魚腩兩部分, 赤身較平, 魚味較淡, 多數會用做醬油漬, 師傅出色, 精製醬油汁, 味道也會非同凡響. 江戶時期前的日本, 赤身背肉儲存方便, 魚腩部份容易壞, 通常都丟掉, 市場通常半買半送給窮人, 窮人買回, 製熱食, 例如蔥鮪鍋, 或甚至作為貓飼料.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戰後, 生活習慣改變, 愛脂肪味重, 加上生鮮保存技術提高, Toro才變成貴價食材, 風水轉流轉, Toro現在是赤身的四、五倍價錢. 據聞...現時有些養殖黑鮪, 價格低, 用來滿足大眾需要, 全身百分之八十都是Toro, 最多銷路是店灣, 專家試後, 評為: 旨味全無, 如嚼蠟味. 師傅從雪櫃取出來的吞拿魚肉, 整塊大魚肉, 由淡粉紅漸進至暗紅, 肯定不是那種養殖貨吧....哈哈..
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Toro也分不同程度的肥美度, 無他.... 經濟學原則, 因分價收費, 可以賺得更多. 上腹(大トロ), 是前腹, 最肥腴, 油脂豐富, 肉質鮮, 有香味, 入口即化, 所以是最高價. 中腹(中トロ), 油脂相對中等, 淡粉色雪花紋, 入口酥化軟綿, 赤身則是背部, 含脂量少, 肉質堅實, 有咬口, 價格相對低一點. 而其實, 上腹(大トロ)還可以再分, 最貴的是頸下, 魚脊與魚腩中間, 雪花般網紋的粉紅魚肉, 不但油花多, 而且筋少, 入口即化程度更高..... 而我不知... 這種口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哈哈... 老師傅教落, 如果愛sake, 則可嘗帶些粗筋的Toro, 筋位部份的魚油更香, 味濃更濃郁, 而且有嚼感. 最靚的Toro, 就算是貨真價實的"山葵" 也不必了, 蘸一丁點兒醬油便可, 鮮味得難而形容, 豐盛魚油香味, 入口即溶. 
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鮎魚, 又叫"香魚", 是河鮮, 體形細小,專食水藻,如果是岐阜縣出產, 成熟後更發出一種獨特的瓜香, 六至九月是當造, 新鮮靚貨通常用來鹽燒, 較差的才用來炸. 而懷有魚卵雌鮎叫做"子持ち鮎", 日文是娠鮎 (Komochi Ayu), 燒至到接近爆春狀態, 洒些鹽吃, 甘香可口.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日本人食得多, 拆骨也特別專業, 先以筷子壓著魚身, 然後把魚頭屈向上, 搖一搗, 陰力輕輕一拉, 魚骨便整條被拉出. 魚身燒得香脆, 肥肥的腹部, 滿是卜卜脆的魚子, 香氣四溢, 肉質嫩而鮮美.
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這碟菜色的名稱是: 菊花蟹肉吹蕪菁, 只聽名字, 就夠晒引人入勝了... "蕪菁"是中文, 是圓形形狀的白蘿蔔, 網上偽專家之言: 蘿蔔與蕪菁不同, 兩者同屬十字花科, 但蕪菁卻自成一家, 英文名字是 Turnip, 味道和質感, 更勝蘿蔔...(某網站...如是說...但我程度低, 食不出太大分別... 哈哈..). 日本人稱白蘿蔔為"大根", 而蕪菁則是"かぶ"(Kabu), 在日本, 大根與蕪菁地位絕對懸殊, 蕪菁在日本人的飲食文化當中, 屬於高價上品, 大根望塵莫及... 正所謂...有上等人和下等人... 蘿蔔也有分上等蘿蔔和下等蘿蔔..... sosad... 哈哈...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師傅在雪櫃取出一盒海膽, 看到了...是浜中小川的鹽水海膽, 是北海道貨, 應該是屬於馬糞海膽(網上有言, 這是最優質的貨色). 在台灣住的時候, 常常見到, 但在香港超市, 未見過有售. 浜中小川的貨, 有分為...貼上和無貼上"利尻和禮文", 據聞...鮮甜度有別....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馬糞海膽塊狀較細, 紋理清晰, 肥厚, 色澤金黃. 海膽壽司, 柔軟香彈米飯, 配新鮮海膽, 既有海膽的鮮甜, 又有米飯的柔潤, 兩者配搭得十分好. 吃海膽軍艦, 最宜一啖鯨吞, 口大絕對是優勢.... 香黏海膽混戰飯粒, 入口甘香濃郁, 微微的海水鮮味, 質感幼滑, 鮮甜順喉.
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新鮮連薄膜未拆粒的三文魚子, 才可稱為"筋子"(すじこ), 味道當然比醃漬的三文魚子更鮮味, 新鮮的筋子, 堅挺圓潤, 紅橙透亮, 光澤度高.  
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筋子壽司, 用整件連筋膜的三文魚子, 通常會用醬油和清酒醃沖過, 然後整塊鋪在壽司飯糰, 加少許磨碎的蘿蔔蓉, 有些師傅會用柚子皮絲, 入口更多了一種鮮甜中的水果芳香, 口感豐厚, 咬開爆汁, 鹹香充溢, 份外濃甜.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5-12-25
用餐途徑
堂食
人均消費
$800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