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未夠晚上七點時到達,餐廳已差不多滿座,幸好還有兩三張吉檯就順利入座了。用餐桌上沒有餐牌提供,有需要的可以拿一張宣傳單張細閱,或直接使用QR code落單。

一般我們會點越式法包,見到她們有一款越式軟包($52)就點來試試;其實就是以比較軟的麵包取代較硬的法包。裡面的餡料種類多,例如有豬腩肉、扎肉、酸蘿蔔絲、生菜絲、肝醬等等,無論是味道或者口感也十分豐富,唯獨份量是細了一點;覺得法包太硬太難咬的朋友可以考慮轉點這款軟包。

夏日炎炎吃烤豬肉撈檬($70)都幾消暑。未開動之前感覺奇怪為甚麼沒有提供撈檬的醬汁呢,詢問店員後說原來醬汁已加進撈檬裡面,也就是說這裡的撈檬本身已經有固定的底味。菜式的溫度是室溫,醬汁偏淡所以不算酸,配料有酸蘿蔔、生菜絲、香蔥、香葉等,配合著調味較濃的烤豬肉形成了不同層次的味道,清爽開胃。

除了冷的麵食,我們也點了熱的順化牛腱河粉($85)。湯底牛味不算很濃,調味過甜,配菜有牛𦟌、牛筋和扎肉,牛類都燜得夠淋容易入口,是琳瑯滿目的一碗麵。

越南香茅雞翼($38)是五隻BB雞翼,細得有點誇張,沒有甚麼香茅味,只能當作是普通炸雞翼吃。
餐廳本身的裝潢簡單,大部份裝修、傢俬都使用上手餐廳留下的東西,再因應現在自己的需要加減傢俬,例如有些檯就如在社區會堂裡可以見到的置物檯,就是一個很簡潔的用餐環境,亦是光猛乾淨的。除了有人送餐,餐廳營運模式就如food court,在沒收取加一服務費下也是可理解的,不過感覺店員和餐廳的態度有點愛理不理;特別深刻的是有一台客人整頓飯的時間裡面均極度興奮,高談闊論、大笑、大叫,嘈得我們這檯對著坐也聽不到對方在說甚麼,在嚴重影響其他客人的情況下店員也從未出聲提醒,多次送餐到那檯也忽視問題,實在令人失望。
食物來說個人認為可以一試,特別是法包、撈檬的味道幾深刻,價錢經濟,不過食完有一點口渴。如餐廳推出一些套餐,還有引入更多菜式選擇,相信客人來光顧的吸引力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