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4-07-04
5400 views
說在深水埗區飲茶,不得不從南昌街說起,不得不提《有男》、《龍江》、《德男》、《一定好》、《八仙》、《龍慶》,這些我有印象或是在網上有資料可以找到的,再深入少少也許要找我媽子做個訪問了。這一次,我是朝著找舊茶樓的這一個方向而專程過來深水埗的,因為依然是《舊》的茶樓,在香港已經是不多,再要說像《有男》那一種,食完籠點心踢入檯底,暗中掃給搭檯的大家庭,老茶客玩雀、點心姐以頸掛托盤叫賣點心,早已成為絕唱了。現在,僅存的幾家舊式茶樓,大多只是保留裝修,但風格就開始要與時並進了,例如點心紙的出現,令客人同店方都覺得清清楚楚。位於基隆街同桂林街交界之處,有一間很老的名字,這名字雖未必比以上所說的老,但到了這一個年代,在街上我已經被人稱呼為阿叔,面前的《信興酒樓》,在大家的心目中,早已經是一個老人家了。地方,感覺很擠,但成幾個內室的酒樓,其實佔用了很多地方,相信,主要是因為舊樓的柱位間格,柱子密密的,直接減低了空間的開揚感,而這兒也因為這奇特的柱位,而把酒樓間成三部份,第一次來,坐收銀處的外廳,第二次來,就坐有內堂的大檯,收銀處後面另有一個側房,那兒好像有傳統的卡位。來到古早味的港式酒樓,當然要叫一些
這一次,我是朝著找舊茶樓的這一個方向而專程過來深水埗的,因為依然是《舊》的茶樓,在香港已經是不多,再要說像《有男》那一種,食完籠點心踢入檯底,暗中掃給搭檯的大家庭,老茶客玩雀、點心姐以頸掛托盤叫賣點心,早已成為絕唱了。現在,僅存的幾家舊式茶樓,大多只是保留裝修,但風格就開始要與時並進了,例如點心紙的出現,令客人同店方都覺得清清楚楚。
位於基隆街同桂林街交界之處,有一間很老的名字,這名字雖未必比以上所說的老,但到了這一個年代,在街上我已經被人稱呼為阿叔,面前的《信興酒樓》,在大家的心目中,早已經是一個老人家了。
老去的深水埗,老去的《信興酒樓》,老去的美食味道,老去的街坊人情味,時代變了,也許,只有在這些舊區食肆,才能夠讓我們體會得到。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