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09-16
202 views
因為工作的關係,在此酒樓也不知吃過多少餐,但為免屈機,也真的沒有好好的評過,今天見人齊,點了不同的點心及飯菜,為它評一評會比較合理。今天也有六人來吃,所以可以吃得多元化一點,最後大家點了三個一人餐,一個餐內有油菜、白飯、例湯及一碟小菜,也只是四十元左右,真划算;另外也點了九個點心,另外加碟炒菜,也夠吃的了。先來的是例湯,六人分三碗,也有點湯水喝,坦然也不大知道是什麼湯來的,見到的是黑色的湯,以此推斷,不外乎是杜仲黑豆煲豬或雞,就是何首烏煲豬或雞,因為大家的湯內連湯渣都沒有,我真的無能為力評估,因為湯喝起來,只有淡淡的豬肉味,及適量的鹹味,另外湯渣就只有一塊冬瓜,吃起來是綿綿的,整體來說是不過不失的。接下來就是三款小菜了,先來的是鹹菜炒魚菘,魚菘是先被炸過,然後才跟鹹菜同炒至煮熟的,鹹菜非常夠鹹,而且有點死酸的感覺,不是靚貨,靚的應該很有鹹酸香的,誇張點說,是會有after-taste的,所以吃了塊鹹菜,唯有吃多兩口白飯吧,而那白飯煮得軟綿而有點米香,挺不錯。第二款小菜是西檸雞,雞件很明顯是受到深度的轟炸,炸得太乾,外層的炸粉硬實實已經不好受,連雞肉都可以像太空食物般乾,真大鑊,至於汁醬
因為工作的關係,在此酒樓也不知吃過多少餐,但為免屈機,也真的沒有好好的評過,今天見人齊,點了不同的點心及飯菜,為它評一評會比較合理。
今天也有六人來吃,所以可以吃得多元化一點,最後大家點了三個一人餐,一個餐內有油菜、白飯、例湯及一碟小菜,也只是四十元左右,真划算;另外也點了九個點心,另外加碟炒菜,也夠吃的了。
先來的是例湯,六人分三碗,也有點湯水喝,坦然也不大知道是什麼湯來的,見到的是黑色的湯,以此推斷,不外乎是杜仲黑豆煲豬或雞,就是何首烏煲豬或雞,因為大家的湯內連湯渣都沒有,我真的無能為力評估,因為湯喝起來,只有淡淡的豬肉味,及適量的鹹味,另外湯渣就只有一塊冬瓜,吃起來是綿綿的,整體來說是不過不失的。
接下來就是三款小菜了,先來的是鹹菜炒魚菘,魚菘是先被炸過,然後才跟鹹菜同炒至煮熟的,鹹菜非常夠鹹,而且有點死酸的感覺,不是靚貨,靚的應該很有鹹酸香的,誇張點說,是會有after-taste的,所以吃了塊鹹菜,唯有吃多兩口白飯吧,而那白飯煮得軟綿而有點米香,挺不錯。
第二款小菜是西檸雞,雞件很明顯是受到深度的轟炸,炸得太乾,外層的炸粉硬實實已經不好受,連雞肉都可以像太空食物般乾,真大鑊,至於汁醬方面,西檸汁沒有檸檬香,只有勁假的糖漿及檸檬酸,此款小菜,要煮得比這兒好的,真的大有店在。
最後的一款小菜是翠玉瓜蓮藕炒花枝片,這個小菜吃起來清清的,少油少鹽,而且花枝片彈牙有口感,蓮藕片爽口,翠玉瓜軟硬適中,是簡單的好吃。至於套餐跟來的油菜,要了份半通菜及份半的生菜,兩者也是沒甚味道的白灼菜,主要也是靠腐乳來伴吃,腐乳的味道太薄,但幸好不是死鹹的,也還可以,而生菜及通菜也嫩綠無渣,也不要苛求什麼菜有菜香了。
另點的炒菜反而不錯,今天點的是一道梅菜炒菜心,梅菜扣肉就常見,梅菜用來伴菜的效果又如何?結果是出奇的好,梅菜沒有死鹹之外,更是有鹹香的,吃到最尾有點甜味,濃味的梅菜配上無味但鮮嫩的菜心,又確實是有驚喜。
之後也來揭開點心的序幕了,先來的是每次飲茶也要點的豉汁蒸鳳爪,鳳爪看起來是深紅色的,好像會很入味,然而吃下一口,果然是鹹得要命,但最弊的是沒有豆豉香,究竟那些味是什麼來的呢?可能是很鹹的豆瓣醬吧,加上鳳爪咬起來梅腍得透頂,真的不太對勁;接下來是燒賣了,也是廣東人一盅兩件的一個熱門選擇,也夾了一件來吃,燒賣咬起來感覺硬實,豬肉餡是壓的太實了,豬肉不肥不香,而在面頭的蟹籽不香,沒有什麼附加價值,這燒賣令我的感覺,有如吃一口用來充飢的肉球。
接下來是餃的天下,但今趟沒有點熱門的蝦餃,先介紹第一款的是上素蒸餃,其餡主要是菌,所以皮內有很多菇粒,而菇粒的味調得不錯,但有點油膩,而外層的皮再薄一點會更好;接下來是此處獨有的北方雙辣餃,說真一句,也真的很懷疑其名字有點吹牛,北方的餃又為何有一款是咖哩來的,何來北方?此咖哩牛肉餃,吃起來咖哩味很薄,主要的味道來自肉餡內的牛肉球,肉球內有馬蹄及芫茜,吃起來不錯,另一個是紅油豬肉餡的,其實也是一點豬肉餡再加一點辣油罷了,吃起來其實又不辣,只是有點惹味,個人認為比咖哩那款的好一點;最後的一款是鮮蝦菠菜餃,咬下一口,皮是過厚及黏口,而其內的菠菜味不夠,但蝦仁爽口不腥,也可以說是合格的。
另外也點了龍蝦湯鮮竹卷,現在的鮮竹卷已經不同往日了,由以往的蠔皇到上湯,再進而今天在此吃到的龍蝦湯,也仿佛是有點嘩眾取寵,而今次吃到的所謂龍蝦湯,太油而且過份黏稠,吃起全然沒有龍蝦香,說穿了只不過是茨汁罷了,所以也是喜歡較清的上湯鮮竹卷,幸好鮮竹卷本身反而不錯,腐皮夠薄,在內的肉餡豐而鬆厚,不像燒賣般硬實實。
另外也吃了今天唯一的一碟內臟,牛柏葉好像蒸得過火了,完全沒有咬勁可言,軟腍腍的,加上那黏稠得如漿糊的茨汁,真的不大對版;另外也點了一碟羅漢齋腸粉,腸粉皮的厚度當然沒法跟堂記及陳漢記的比,但也不算是很厚,然而在內的配料偏少,除了中央的部份吃到爽口的雲耳及甘荀外,頭末好像是在吃齋腸。
最後的點心是流沙奶黃包,大家當甜點來吃,用手分開包身,瞥眼一看,流沙奶黃包不流,完全沒有湧出來的氣勢,觀其餡料的顏色,是淡淡的黃色,蛋黃的份量明顯不足,一口咬下,果然如眼看一樣,蛋黃香嚴重不足,而且奶黃餡也不太足,包身鬆軟也無補於事。
除了奶黃包外,也當然有其他的甜品,店家送的紫米露味道淡淡的,沒有椰汁香,而且紫米咬下是實透的,很明顯是未煲得透,吃了兩口也不想再吃,但既然是送的,也不要多怨言了;另外點的豆腐花卻算是不錯,六人分吃三碗大的豆腐花,豆腐花雖然吃起來不太滑,而且有點嚡口,但難得的是有點豆味,已經算是超額完成了。
吃也吃得很飽,也是一貫美心集團的本色,沒有驚喜,也不會叫人失望。最後在此多謝同事請客。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