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6-06-26
23 views
朋友早前來過,最推介籠仔蒸粉,便前往一試。我們點了蠔仔肉碎蒸鴛鴦粉、豆豉鯪魚炒油麥菜和生炒排骨。原本以為蠔仔是蠔仔粥那種黃豆大小的蠔,但這兒的卻像腰豆般大,那食味當然是不一樣了。個人認為,比較細小的蠔仔金屬味較重,亦較鮮甜;但這兒的味道卻較淡。鴛鴦粉其實是米粉和粉絲,配上肉碎和榨菜等,雖然不算驚喜,卻是水準之作。這兒的炒菜任食客自由配搭,食客可在多種菜和配料中選出自己的口味。配料中有我十分喜愛的豆豉鯪魚──一向吃豆豉鯪魚也是開罐即食的,側聞此物入饌也異常美味,但就從沒嘗過,故此躍躍欲試。不過實在不知道該用什麼搭配此物,所以請來侍應查詢,他回答:「油麥菜。」所以我們便選了這配搭。原本這個組合是不錯的,因為豆豉鯪魚的甜可以把油麥菜的苦澀味中和,不過,他們似乎沒有注意油麥菜的另一特點──水份多。結果,菜炒了出來像湯一樣多水,賣相不討好之餘,還把豆豉鯪魚的味道沖淡了,但菜卻不入味,頗為失敗的一道菜。生炒排骨是這兒自稱的招牌菜,忍不住又點了一個。其實,他們的餐牌上的某些小菜是有兩個價錢的──二人份量的,三十多元;或者較大份量的,五十多元。一般點「例牌」,兩個人是吃不完的,所以便點了二人份量。菜來
我們點了蠔仔肉碎蒸鴛鴦粉、豆豉鯪魚炒油麥菜和生炒排骨。
原本以為蠔仔是蠔仔粥那種黃豆大小的蠔,但這兒的卻像腰豆般大,那食味當然是不一樣了。個人認為,比較細小的蠔仔金屬味較重,亦較鮮甜;但這兒的味道卻較淡。鴛鴦粉其實是米粉和粉絲,配上肉碎和榨菜等,雖然不算驚喜,卻是水準之作。
這兒的炒菜任食客自由配搭,食客可在多種菜和配料中選出自己的口味。配料中有我十分喜愛的豆豉鯪魚──一向吃豆豉鯪魚也是開罐即食的,側聞此物入饌也異常美味,但就從沒嘗過,故此躍躍欲試。不過實在不知道該用什麼搭配此物,所以請來侍應查詢,他回答:「油麥菜。」所以我們便選了這配搭。原本這個組合是不錯的,因為豆豉鯪魚的甜可以把油麥菜的苦澀味中和,不過,他們似乎沒有注意油麥菜的另一特點──水份多。結果,菜炒了出來像湯一樣多水,賣相不討好之餘,還把豆豉鯪魚的味道沖淡了,但菜卻不入味,頗為失敗的一道菜。
生炒排骨是這兒自稱的招牌菜,忍不住又點了一個。其實,他們的餐牌上的某些小菜是有兩個價錢的──二人份量的,三十多元;或者較大份量的,五十多元。一般點「例牌」,兩個人是吃不完的,所以便點了二人份量。菜來了──不過那份量只比鄰桌二十元一碟的前菜小黃瓜大一丁點!份量之少,實在令人咋舌……我們是為食而來,姑且試試味道是否驚為天人。排骨用上脂肪比較多的,是傳統生炒骨的模樣。不過那粉漿不夠脆,影響口感。那汁只甜不酸,更沒有菠蘿,而且多下了麥芽糖,起了點膠,以汁來論,不很入流。這道菜也屬一般而已。
我沒懷疑過這兒的主廚不是出身自大酒樓的大廚,不過整體感覺有點眼高手低,水準跟那氣勢有點距離,希望只是一時失準吧!
(忘了這次每人平均花費是多少,應該是六十至八十元吧!)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