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55
12
Level4
2013-11-22 181 views
觀乎近年本港的拉麵熱潮似乎開始有飽和的跡象, 自一蘭登陸本港後, 大夥兒一輪春風的個個排隊貪新鮮後, 雖然往後陸續都有新拉麵店開張, 但港人出名三分鐘熱度, 面對這些新血大家的興奮度明顯巳不及從前. 水準高的舊店, 仍是可以留住一班支持者; 但強差人意的, 不是冷清寥落就是關門大吉. 要在這個界別殺出一條血路, 新鮮感絕對是少不了. 所以稻香集團似乎也看準了這點, 最新引入了這家來自長崎的Ringerhut, 吃的不再是重口味豬骨或魚介拉麵, 而是從未在本港出現過的另一種麵名叫強棒麵.這家來自長崎的RINGERHUT, 在日本巳差不多有五十年的歷史, 屬連鎖集團式經營, 至今在日本全國巳有多達五百家分店, 而且海外分店亦遍佈台灣, 美國及泰國等地. 這次由稻香集團引入, 選址在近期不斷引入日式餐廳的淘大商場內, 對於九龍灣拉麵店不多的淘大,德寶及德福附近的居民來說的確是幾吸引的.不過既然不能說是拉麵, 何謂強捧麵呢? 到底跟拉麵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強捧麵獨特之處, 就是以那個份量滿滿的蔬菜仍主打, 而且湯底雖然仍以豚骨作底, 不過標榜絕不油膩, 亦不會加入防腐劑或食用色素等等, 一切絕
Read full review
觀乎近年本港的拉麵熱潮似乎開始有飽和的跡象, 自一蘭登陸本港後, 大夥兒一輪春風的個個排隊貪新鮮後, 雖然往後陸續都有新拉麵店開張, 但港人出名三分鐘熱度, 面對這些新血大家的興奮度明顯巳不及從前. 水準高的舊店, 仍是可以留住一班支持者; 但強差人意的, 不是冷清寥落就是關門大吉. 要在這個界別殺出一條血路, 新鮮感絕對是少不了. 所以稻香集團似乎也看準了這點, 最新引入了這家來自長崎的Ringerhut, 吃的不再是重口味豬骨或魚介拉麵, 而是從未在本港出現過的另一種麵名叫強棒麵.
7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這家來自長崎的RINGERHUT, 在日本巳差不多有五十年的歷史, 屬連鎖集團式經營, 至今在日本全國巳有多達五百家分店, 而且海外分店亦遍佈台灣, 美國及泰國等地. 這次由稻香集團引入, 選址在近期不斷引入日式餐廳的淘大商場內, 對於九龍灣拉麵店不多的淘大,德寶及德福附近的居民來說的確是幾吸引的.
不過既然不能說是拉麵, 何謂強捧麵呢? 到底跟拉麵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強捧麵獨特之處, 就是以那個份量滿滿的蔬菜仍主打, 而且湯底雖然仍以豚骨作底, 不過標榜絕不油膩, 亦不會加入防腐劑或食用色素等等, 一切絕對要來得健康, 營養豐富.
聽得吸引, 但還是要親身試試才見真章. 趁著剛開業後那個星期, 馬上約了幾位達人前去試試.
我們一行五人平日晚上7時左右來到, 但仍要等了十多分鐘才能入座.
10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餐廳地方都頗大的, 除了近門口有一列單人吧枱之外, 其餘貼牆的都是二人或四人卡座, 而中間的亦有一張長型高身吧枱, 適合獨個兒來吃. 環境主要以原木色為主但也不乏加上點點彩色來點綴, 看起來都頗有日式田園風格. 不過餐廳雖然空間感大, 但座位尤其卡座就好像較為狹窄, 如果5人或以上來的話更頭痛, 除非分枱坐, 否則塞在卡位那邊絕對會過迫. 所以察看過後, 感覺這裡的座位設計, 似乎是希望讓4位或以下的食客來光顧的.
馬上打開餐牌看看有什麼新奇好吃的, 麵類選擇不多, 只有十款, 不過款式都幾多元化, 除了有基本款長崎CHAMPON之外, 亦有豆乳或醬油或味噌或海鮮等, 嗜辣的朋友都有一款辛辣的, 而且也居然有沾麵供應! 不過最特別的是一款以炒麵型式上陣的日式炒CHAMPON及長崎香脆麵. 每款賣價其實不過五十多元, 某些款式更有細份供應. 始終在住宅區定價絕不能過高, 否則後果就會步其對面那家意粉專門店的後塵了.
我們人多, 除了試麵之外, 當然也點了幾款小吃試.
明太子餃子 (HKD$38) / 芝士餃子 (HKD$35)
6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一碟五隻, 餃子偏圓身帶漲的排在碟上, 非常工整, 表面更鋪有一層厚厚的半溶芝士, 而芝士餃子再抹多一層茄汁, 加上蔥花作點綴, 賣相跟餐牌的似足九成, 的確吸引. 先試試明太子的, 咬下去餃皮不算薄, 不過底部煎到見焦, 吃起來帶點脆. 內裡的菜肉部份比例勻稱, 口感帶爽, 不過內裡的明太子味道亳不突出, 而芝士亦有點硬, 不過不會好油膩, 整體算是普通. 而另一款芝士餃子, 口感其實跟前者的差別不大, 分別就在於表面加上的茄汁. 老實說, 熱狗上加芝士加茄汁吃, 個人覺得完全沒問題. 但餃子加上這兩種調味, 入口酸酸咸咸, 實在怪異得很. 不過人人口味不一, 宅女自己就不太欣賞這款餃子了.

炸魷魚鬚 (HKD$35)
4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上來的魷魚鬚份量不算多, 旁邊更有一小堆沙律醬作伴. 不過魷魚鬚表面炸得焦黑的部份都頗多, 尤如被觸電過後的模樣. 友人甚至說笑謂這道應該叫[電擊魷魚鬚]才對. 夾起一條入口, 魷魚鬚不算粗壯但吃起來很韌, 而且油份頗多, 焦黑的部份帶苦就不想吃了. 雖然份量少但大家吃了一條都停了手, 大半碟的魷魚鬚就冷冷的被放到桌邊最盡處.

一口芝士 (HKD$30)
7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5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一碟有4件, 每件以三角飯團形狀示人, 大小就真的是剛好一口吃完, 非常迷你. 不過看看表面炸得金黃, 色澤恰到好處. 咬一口, 外層的脆漿十分薄身, 而且非常香脆可口, 中間的就是滿滿的忌廉芝士, 軟軟棉棉, 十分滑身又帶點黏稠, 芝士味亦適中, 整體十分不錯. 實在有點意想不到吃完電擊的魷魚鬚後再來這個一口芝士水準居然差那麼多. 如果不是還要吃麵, 真的很想再點這個吃.

芝士軟心煎餅 (HKD$30)
4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一份有兩個, 其實不算好大, 三四口就可吃掉一件. 餅皮的兩邊煎得剛剛好帶點金黃沒有出現焦黑, 入口外層不算很厚而且帶點煙韌, 中間的芝士果真非常軟身, 十分CREAMY, 質感比剛才的一口芝士稀一點, 但更易入口而且更不覺膩. 咸度跟芝士的濃香都算是適中, 宅女重口味或是芝士迷應該會覺得可以再濃一些, 但現在這種算是最令大眾能接受的濃度, 整體也覺不錯.

長崎雙倍野菜CHAMPON (HKD$59)
4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4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說是日本長崎最正宗的雙倍野菜CHAMPON, 亦標榜說是朝日電視台選出[第一屆麵類總選舉]的第一名, 看似來頭不少. 正不正宗真的不敢說, 皆因人人心中的''正宗''都不一樣, 還是交由舌頭來判斷好吃與否吧. 這款雙倍野菜的就只有一個SIZE, 上來都幾大碗的, 如果普通一個人點這碗吃就一定夠飽. 看看鋪在表面的主要都是椰菜, 芽菜, 洋蔥絲, 蘿蔔絲等等, 中間再夾雜著少許蝦仁和豬肉片. 而湯底呈淡黃色, 沒有一般拉麵那麼濃稠. 賣相當然就沒有餐牌海報那麼漂亮了, 但看起來感覺比較清新.
先喝口湯, 湯底雖是用豚骨熬製, 但入口油份完全沒有, 而且也喝不出豚骨的味道, 反而有點像出前X丁隻九州豬骨濃湯包開出來的湯, 但就再濃一點. 質感很稀, 喝起來味道很表面, 先不說重不重口味, 但這個又不是淡, 只是沒什麼味的湯. 而麵條是用上小麥粉製成的粗麵, 份量非常多, 不過全都是淋PAT PAT, 帶點黏身. 吃起來雖然很滑, 不過浸著湯吃都是沒什麼味道, 又沒什麼口感. CHAMPON雖然標榜蔬菜特多, 但內裡其實都有肉的. 只不過真的只有2,3小片, 而且更是''燈影''的厚度.
隨麵會有生薑味及柚子味2種醬油可以加進麵中. 由於宅女不吃薑所以沒有試前者, 試試加了後者, 湯中馬上帶出陣陣柚子香, 雖然稱不上即時好吃了, 但起碼也對淡薄的湯底起了一定程度的幫助. 整碗麵唯一可取的, 我想就是那足足有480G的勁量蔬菜了. 吃起來的確爽脆夠清新. 整個麵就像是''港版日式扮中華什菜拉麵'', 樣樣都有點, 但又樣樣都不對味.
沾CHAMPON (HKD$57)
4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想不到這裡的CHAMPON也有沾麵版. 上來的沾汁無論色澤跟濃稠度都比剛才的湯CHAMPON高. 內裡同樣亦有著不少蔬菜包括椰菜, 芽菜, 洋蔥, 肉片, 蝦仁及炸魚餅條等等. 當中仍是以椰菜佔的比例較高. 喝一口湯, 依然是那種出X一丁豬骨湯, 但相對地就再濃一點, 而且咸度亦再高一些. 不過味道依然很啖薄, 沒鮮味, 沒深度, 只流於表面. 就算把麵條放入去也難以掛麵. 沾麵用的麵條跟湯麵那款一樣, 仍是粗身圓麵. 不過仍是十分軟淋, 了無生氣的狀態, 放入沾湯再吃其實味道跟剛才的湯CHAMPON不相伯重. 在座幾位友人雖然對湯CHAMPON有著負面評價但都能清了大半, 唯有這個沾麵剩下得最多.

長崎香脆麵 (大: HKD$53)
5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5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看餐牌時巳覺得這個麵似曾相識. 上桌時大家更是異口同聲的說出: 肉絲炒麵!! 沒錯, 賣相的確跟平時茶餐廳吃的肉絲炒麵似足九成, 唯一不同的就是當中多了蔬菜少了肉絲. 用了雞骨湯加上7種蔬菜, 少量肉片跟蝦仁和茨汁同煮, 厚厚的鋪在炸得香脆的細麵上. 份量都算幾大個.細麵一大個都炸得十分香脆, 亦沒有出現過燶的情況, 入口的確幾脆身, 最重要是不太油膩, 這點值得一讚. 配上厚厚又杰身的茨汁同吃, 味道比預期中淡口, 感覺好單調. 當中的肉片跟蝦仁份量奇少, 差點以為自己在吃素麵. 整體來說這個香脆麵就是素食版的肉絲炒麵, 不過要數3款麵之中, 算是這算最好吃. 但其實如果以這個價格, 我寧願走去茶餐廳吃個真正的肉絲炒麵來得滿足.

埋單HKD$337, 除開每位六十多元, 不貴, 但以這個份量其實大家都吃不飽的.
食物質素真的十分強差人意. 不過說是日本第一, 我不懷疑. 因為始終日本人在當地難吃到香港或中國菜, 最多就只是吃到些貴價又不正宗的中華料理, 所以當這種類似中華料理的麵食出現時, 健康得來價錢又較低, 日本人一窩蜂的去熱捧實在不出奇. 不過來到香港, 與其要吃這種港版日式中華麵食, 倒不如還是去茶記吃個真正的港式麵更來得划算. 甚至是花多十幾廿元去吃碗拉麵更滿足. 當然, 如果閣下是以健康為前題的話, 不妨一試. 宅女自己的話, 就覺得試一次便夠了.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Post
DETAILED RATING
Taste
Decor
Service
Hygiene
Value
Waiting Time
15 Minutes (Dine In)
Spending Per Head
$67 (Di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