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01-16
聽太座的朋友說這裏的水準很不錯,午餐尤其抵吃,最便宜的四十多大洋左右就有一個set,而且食物也不錯。自此之後,兩口子嘗試安排時間欲試一下,但不知怎的,臨門一腳時總是有事而不得要領。可能與此店是欠缺了點緣份吧….數星期前的一個晚上剛好有空,正盤算到哪裏找吃之際,想起了這兒。心想 : “吃不到lunch set,轉而來吃個晚飯也可以吧”,於是馬上打電話訂座….乘電梯到達四樓,望望餐廳格局,座位不是想像中的多,用手指數數,只是十多張而已。最特別的,便是有數張是放在一個露天open area的,感覺挺舒服、開揚的….只是七時許多,店內只有一檯人在happy hour,吃晚飯的就只有我倆。選了一個可望出街外的二人檯坐下,笑意盈盈的侍應就徐徐拿了menu過來。從drink list上選了一杯cranberry juice,端上來時發覺是挺小杯的,但就要賣接近三十大洋,是有點兒”揦脷”呢Menu 主要分a la carte及套餐。那個優惠的二人set看上去很齊備也很抵吃 --- 前菜、湯、主菜及甜品飲料一應俱全。不過有的只是很普通的grilled steak、lamb chop等等。心想 : “我來
數星期前的一個晚上剛好有空,正盤算到哪裏找吃之際,想起了這兒。心想 : “吃不到lunch set,轉而來吃個晚飯也可以吧”,於是馬上打電話訂座….
乘電梯到達四樓,望望餐廳格局,座位不是想像中的多,用手指數數,只是十多張而已。最特別的,便是有數張是放在一個露天open area的,感覺挺舒服、開揚的….
只是七時許多,店內只有一檯人在happy hour,吃晚飯的就只有我倆。選了一個可望出街外的二人檯坐下,笑意盈盈的侍應就徐徐拿了menu過來。從drink list上選了一杯cranberry juice,端上來時發覺是挺小杯的,但就要賣接近三十大洋,是有點兒”揦脷”呢
Menu 主要分a la carte及套餐。那個優惠的二人set看上去很齊備也很抵吃 --- 前菜、湯、主菜及甜品飲料一應俱全。不過有的只是很普通的grilled steak、lamb chop等等。心想 : “我來吃的是她的西日fusion菜,吃那些普通的牛扒羊扒,倒不如求其找間西餐廳吃便可以了,為什麼要來這兒 ?”,於是決定放棄這個”便宜”一點的set,從 a la carte menu找我倆愛吃的....
這裏既然以西日菜作主打,除了有一般的扒類及pasta等供應,自然也有sashimi的選擇。看見這裏有駐場的刺身師傅,看來是頗認真的。不過小弟一向只會在傳統日本料理店吃刺身,所以就算看到menu上的那個牡丹蝦兩吃及原板海膽剌身好像很吸引,最後還是決定放棄了。取而代之是叫了一個鹿兒島水菜伴温泉蛋三文魚籽沙律。之前未曾吃過來自鹿兒島的水菜,吃進口發現有點像我們的鴨兒芹,很清新;三文魚籽色澤晶瑩,咬入口時鹹鮮味足,不遜日本料理店吃到的;温泉蛋反而有點失色 --- 蛋黃偏硬了一點,也做不到溏心效果….
太座是uni狂,看到menu上有南瓜海膽忌廉汁天使麵,登時令我倆想到同區的Aspasia也有吃過同樣的菜。論食味,這裏的雖然不及Aspasia,但能做到有Aspasia八至九成的水準,已是很不錯了。海膽很鮮甜也很creamy,將之與capellini拌勻而食,絕對是別具風味。這裏的加入了南瓜蓉,令麵帶了一份清甜,吃上去好像沒有那麼膩,很不錯
嗎哪五味魚既然押上店子的大名,自然是這兒的signature dish了。以cod 作為重心,分別用五種手法 (西京燒、黃金焗、上湯烚、蕃茄芝士焗及豆腐釀)去處理,很有創意,也很有degustation的意味。最特別的是豆腐釀,將切成條狀的豆腐釀入cod的中間,創意是夠了,但略嫌味道太淡了 --- 無論是豆腐抑或魚本身也是如此;那個上湯烚的也有着同樣的問題。小弟覺得最好的是西京燒的,miso份量下得適中,吃進口也很香,皮也是燒得脆脆的。作為芝士熱愛者的太座,最愛的自然是蕃茄芝士焗了
最後當然是甜品時間。本想吃吃那個dessert platter的,但可胃納剩餘的空間不多,也就無謂浪費了。叫一個兩人份的橙酒souffle。一向對souffle不太熱衷,所以不大懂吃,只知這裏做得表皮微脆,內裏也很鬆軟,也嘗到些橙味....
是一間蠻不錯的西日餐廳。到埋單離開時,仍是只見小貓三四隻,希望在如此環境下,她們仍可堅持到底吧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