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實而不華的裝飾依然沒變,是傳統小酒家的特式之一,枱上的杯碟,也是傳統的方式。

經已預訂菜式的我們,邊談天,邊期待懷舊的味道。不知不覺地,酒家已為我們預備好了。
細數印象深刻的菜式。
懷舊叫化雞,俗稱「乞兒雞」,這個菜很久也沒再聽過,真的有點意外。


酒樓員工打開後,原來雞肚中還有乾坤,內藏著金針、木耳、紅棗、冬菇等,單是這樣,已經令人食慾大增。

1
雞油的香,熔入進雞肉中,令雞肉滑滑,金針、木耳、紅棗、冬菇等,令雞的香味更進一步提升。

清蒸忘不了魚,這種難得再現的河鮮,想不到可以品嚐。上枱之時,還有魚鱗一起,原來連同魚鱗一起清蒸,可保魚肉的中的油脂香味。

吃之前,職員才會代為去除魚鱗,而且魚鱗還可以吃的。去除魚鱗後的樣子,那種網紋的外形,非常特別。

魚肉入口肉質爽勁,很有咬感,完全不似是魚肉的口感,而以河鮮來說,鮮味也很十足。

不消多久,先前的魚鱗再上枱,以避風塘式炸香,除了入口之香,口感脆脆,有點像薯片一樣,與啤酒同吃非常配合,這個魚鱗真的很令人意外。

肘子雞湯浸菜膽,青青黃黃的菜膽,襯托著片片紅色的肘子肉,完全是吸引著視覺。

雞湯清甜配合著菜膽清新口感,肘子濃而不鹹的味道,兩者互相突顯。

雞蛋焗魚腸,只有在內地才聽到的菜式,真的很懷舊,一個小砵上枱,正是傳統風味。入口蛋味香,魚腸滑滑,完全沒有腥味,兩者非常地配合,異常考手的手功菜。


海帶綠豆沙,傳統的中式甜品之一,想不到加入了海帶,外邊的甜品店都沒加入海帶,海帶除了增加綠豆沙的味道,海帶也是下火不可缺的材料,這個綠豆沙的味道,真的令人懷念。


是否六十年代已存在的菜式,說實在大夥也不太清楚,因為也未曾出生,可是或多或少也曾聽過,部份已經很難再次品嚐得到,這晚的確是大家增添不少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