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05-19
30 views
一天, 晚上在Openrice看見老店德興隆變成了新店, 立即跟地址去”朝聖”一下. 老店歷史悠久, 兒時經常吃煎豬/牛肉包做早餐. 那木櫈”卡位”由細個坐著腳”fing-fing” 到現在不能坐了 (個子高, 唯有”打側”坐)…新店在”阿鴻小吃:再走入一點. 門面簡單, 有個新造的招牌. 走進前面廚房counter 入內, 裝修是清一色的淺綠加木枱, 不知是不是因為7pm 收舖關係, 這晚挺冷清的. 坐下叫了例牌的熱豆花, 凍豆漿, 跟一客2件的煎鍋貼. 正如惡男兄提到, 豆花的弄味並不濃, 甜度亦屬適中. 黃糖的確是可有可無的. 豆漿反而較失色了, 飲落總覺磨的不夠幼細. 原來新店的豆品係自家在舖後製作, 並非由老舖供應.,難怪質素有不同. 鍋貼皮是挺韌的, 肉餡軟但不很熱, 不好吃的. 店主稱可能是最後幾隻, 早上的外皮是脆的. 埋單心想著要改天早上再來一次才寫食評. 要試出熱騰騰出爐的鍋貼和豆漿. 翌日, 早上心裡有感缺少了什麼, 在離上次光顧少於24小時又出現在德興隆門口, 是次又要了鍋貼和豆漿, 還要了以前常吃的煎牛肉包. 看著鍋貼和包泛著油光從鍋裡端上, 鍋貼是依舊的韌,
在Openrice看見老店德興隆變成了新店, 立即跟地址去”朝聖”一下. 老店歷史悠久, 兒時經常吃煎豬/牛肉包做早餐. 那木櫈”卡位”由細個坐著腳”fing-fing” 到現在不能坐了 (個子高, 唯有”打側”坐)…新店在”阿鴻小吃:再走入一點. 門面簡單, 有個新造的招牌. 走進前面廚房counter 入內, 裝修是清一色的淺綠加木枱, 不知是不是因為7pm 收舖關係, 這晚挺冷清的. 坐下叫了例牌的熱豆花, 凍豆漿, 跟一客2件的煎鍋貼.
正如惡男兄提到, 豆花的弄味並不濃, 甜度亦屬適中. 黃糖的確是可有可無的. 豆漿反而較失色了, 飲落總覺磨的不夠幼細. 原來新店的豆品係自家在舖後製作, 並非由老舖供應.,難怪質素有不同. 鍋貼皮是挺韌的, 肉餡軟但不很熱, 不好吃的. 店主稱可能是最後幾隻, 早上的外皮是脆的. 埋單心想著要改天早上再來一次才寫食評. 要試出熱騰騰出爐的鍋貼和豆漿.
翌日, 早上
心裡有感缺少了什麼, 在離上次光顧少於24小時又出現在德興隆門口, 是次又要了鍋貼和豆漿, 還要了以前常吃的煎牛肉包. 看著鍋貼和包泛著油光從鍋裡端上, 鍋貼是依舊的韌, 牛肉包說不上鬆軟, 但牛肉汁仍然豐富.豆漿比之前的更冷, 但甜度是ok的.
新店還有較新派的”薑汁”, “椰汁”, 及”杏仁”豆腐花, 是老店沒有的. 個人prefer老店的簡單製作, 有食友慨嘆老店新開/ 分店不如老店出色. 是的, 德興隆便是其例子了.
Note: 首次光顧遇見了食友, 抱歉未能即時把您認出(match the face with name). 下次會記得的…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