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22-05-08
697 views
最近跟越式事情結緣了,大開眼界,從沒想過這個曾被殖民統治的國度,經歷分裂後又統一的地方,菜式的特徵是如此鮮明味美。東南亞的香料清新卻又別樹一幟,跟鄰近的泰國柬埔塞等又互相影響,同時又有如法國混血兒的味道身影。今天癮起,到大圍的「河內越式料理」,滿足一下。正值下午茶時間,價錢相宜,配餐飲也很優惠。店內環境尚算整潔,店內裝潢稍有越式味道。記得以前就只有一間店,不經意已發展成幾間店,看來經營有道。招牌越式三文治Vietnamese sandwishes $42首先來到的是Bánh mì ,但這邊賣的是「三文治」。基本上該有的都有,豬肝醬,牛油,青瓜絲,甘荀絲,扎肉,生菜,沙律醬。以外型上,確實無懈可擊。一份兩件,外形有如雄糾糾般的法國男兒。作為下午小吃,兩人分享最滋味。細心一睇,豬肝醬就有點太孤寒了,口感軟滑,但肝醬的味道不明顯,沒能成為整體的擔當。Bánh mì 的靈魂在此,因為越南承襲自法國部分飲食文化,後又改良成為適合當地人的口味。其中法式的法包加入米粉改變硬度。又將法式肝醬改成便宜的豬肝做法,以扎肉替代火腿,以酸甜醃菜替代酸瓜,完美地將法國貴族三文治,易容更衣成道地的Bánh mì
正值下午茶時間,價錢相宜,配餐飲也很優惠。店內環境尚算整潔,店內裝潢稍有越式味道。記得以前就只有一間店,不經意已發展成幾間店,看來經營有道。
首先來到的是Bánh mì ,但這邊賣的是「三文治」。基本上該有的都有,豬肝醬,牛油,青瓜絲,甘荀絲,扎肉,生菜,沙律醬。以外型上,確實無懈可擊。
細心一睇,豬肝醬就有點太孤寒了,口感軟滑,但肝醬的味道不明顯,沒能成為整體的擔當。Bánh mì 的靈魂在此,因為越南承襲自法國部分飲食文化,後又改良成為適合當地人的口味。其中法式的法包加入米粉改變硬度。又將法式肝醬改成便宜的豬肝做法,以扎肉替代火腿,以酸甜醃菜替代酸瓜,完美地將法國貴族三文治,易容更衣成道地的Bánh mì ,放下歴史的血腥,感謝文化的沖擊,滿足現在的味蕾。
然後扎肉,生菜都是正常發揮。可惜當中的甘荀絲沒有醃漬過,生甘荀的草青味和爽口,在言裡感覺有如萬綠叢中一點紅一樣,格格不入。聰明地再加上沙律醬,就很貼近香港人口味了,
越式香茅豬扒 $22(追加小食)
追加了豬扒。大件上埸,面頭小許蔥油點綴,已經萬分吸引。
質感是稍薄,味道方面香茅味濃,口感上偏向港式豬扒軟淋。
從左到右分別是萬能調味魚露Nước chấm,主要配Phở的甜醬和辣醬
此時正好想到枱上的越式調料。
心血來潮,自製我的OMAKASE。將豬扒夾入法包內,作為我的豪華版三文治,再加上調味魚露Nước chấm,以彌補生甘荀的草青味,如此一來確實神來之筆。豬扒的油脂滋潤了法包,魚露的鮮爽酸甜又平衡了油膩感同時帶了味道上揚的感覺,一切起承轉合,盡在小盤子上。
越式辣醬
1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最後來一點辣醬,豐富味蕾。口味上近似泰式雞醬,口感上卻似茄汁,還是初似認識,日後請多多指教。
賣單只是$64,就讓我游走了一趟旅行,心情好不快哉。回望過去,誰又想到法包這個貴族,漂洋過海後在越南落地生根結合成Bánh mì,輾轉又來到香港,結合而成三文治。依我而言,人生也不過一個越式法包,起承轉合,夾在心中的都是甜酸苦辣。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