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 Tea
後「正斗」年代的全新星級粥麵店
Lemon Tea
Level 4
2012-07-09
312 views
Follow
從以前的《蔡瀾美食坊》到現在的《黃埔美食坊》, 藏身於紅磡黃埔花園這個美食天地於十多年來經歷了好幾次大革身, 最近一次, 除了元祖店詠藜園外, 整層二樓的食肆均無一倖免:鍾記車仔麵變成了 Misocool, 太興則順勢來個大裝修, 至於霸佔了兩大舖位的另一元祖店正斗亦宣告結業, 換來的卻是一個全新品牌 - 左麟右李
看見這個名字, 相信大家也會不期然唱出:「嗱~ 喊濕幾個枕頭~」這句歌詞, 加上這幾年正斗各大分店屢獲「米芝蓮車胎人美食」推介, 看見「校長」譚詠麟走出來領獎的情況, 不難聯想到左麟右李正斗的關係, 至於「右李」當然是指「主任」李克勤有關, 店內亦一直播著《左麟右李演唱會》的歌曲片段。

七月一日, 看完煙花後, 隨即走到這裡吃一頓晚飯。這是左麟右李正式營業的第二天, 除了招牌上的紅紙還未揭開外, 門外的祝賀花牌也不算太多, 看來像試業多一點。
全場爆滿
全場爆滿
晚上九時正來到, 雖然只是第二天營業, 但已全場爆滿, 其中一個原因, 相信和明星效應有關, 另一原因, 則是美食坊內大部份店舖還在革新中, 選擇因而變得較少有關。幸好一早訂了檯, 才不用再排隊, 並獲安排到一個卡位。
設計頗具格調
設計頗具格調
除了把正斗原有兩個舖位的牆壁全面打通外, 店內裝潢亦加入了一些設計元素, 提高了這家粥麵店的格調

餐具印有店子的標誌, 連餐桌紙亦經過精心設計。食物方面, 除了以正斗的食品作為基本外, 亦加入了其他創作菜式, 整體價錢則和正斗相若。
京都炸醬麵
京都炸醬麵
先來一客京都炸醬麵, 賣相對辦, 炸醬夠辣, 麵質爽口, 沒有鹼水味, 整體屬中上水平; 特別之處卻來自那碗上湯, 跟平日喝到的有很明顯的分別, 少了些大地魚味, 蝦籽味卻比平日濃。
脆煎肥腩叉燒
脆煎肥腩叉燒
試了基本東西後, 便開始品嚐一些創新菜式。首先是脆煎肥腩叉燒, 食物名字甚為吸引, 因而有所期望, 上檯時卻發覺叉燒不像短時間內出爐的貨色, 因此就算再煎一次, 也未見有太大起色; 煎得微焦的邊是吸引的, 奈何焦香味欠奉, 令「檸茶」卻更嚮往炭燒的焦香; 上檯時微暖亦扣了分, 加上肉質較實, 整體上是較為失望的一道菜式。
雀肉馬蹄膶腸崧
雀肉馬蹄膶腸崧
雀肉馬蹄膶腸崧是另一道名字吸引的菜式, 幸好其味道跟名字同樣吸引。以平日生菜包的配料, 加入了膶腸, 提高了惹味程度, 而甜甜的馬蹄則可中和其他配料較濃和鹹的味道, 馬蹄的水份亦增加了整份配料的濕潤度, 是個具心思的設計。
咕嚕肉炒麵
咕嚕肉炒麵
再來一道破格的菜式 - 咕嚕肉炒麵。咕嚕肉和炒麵向來是獨立的個體, 二合為一的這個組合出現在餐牌中, 對「檸茶」來說實屬首次。從賣相看來, 兩者仍然毫無關係, 誰不知好戲在後頭。

先說上面的咕嚕肉, 是一貫的正斗質素, 甜酸度足夠得來亦能互相平衡, 沒有嗆喉的感覺; 肉質鮮美, 沒有過多的脂肪 (事實很多店子也做不到這點, 以為只要把脂肪炸過並以醬汁蓋過, 便能混水摸魚。); 下面的「炒」麵甚為乾身, 和咕嚕肉的醬汁一樣, 完全不見任何明顯的油份在碟底, 令人罪疚感大減。
咕嚕肉炒麵
咕嚕肉炒麵
事實初時在處理這道菜時有點困難, 但吃到中段才知好戲在後頭, 底部的麵條被咕嚕汁浸軟了些, 其精華開始被麵條吸收。還猜不到是甚麼嗎? 席上朋友一致認為比糖醋麵更加好吃
吃了多款精彩的菜式後, 感覺相當滿足, 卻看見店內的客人差不多走清光 (那時才是晚上十時左右), 相信大家也以為這是打烊時間, 其實該店的 Last Order 時間為晚上十一時, 來個宵夜也趕得及啊!

走了, 卻換來了更強更多元化的左麟右李, 以目前的形勢, 相信短期內便會成為人龍店, 至少「檸茶」也會為這類的粥品多來幾趟。

不知「校長」和「主任」會不會技癢, 來這裡開個迷你版《左麟右李演唱會》呢?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2
Share
Report
Ratings
4
Taste
4
Decor
3
Service
4
Hygiene
3
Value
Recommended Dishes
咕嚕肉炒麵
全場爆滿
京都炸醬麵
雀肉馬蹄膶腸崧
設計頗具格調
咕嚕肉炒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