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09-29
537 views
九龍區的醫局街,位處於深水埗的外圍處,裡面主要是一些五金水電的老舖,此外就是數間沒大名氣的食肆,為何一間開了五、六年的上海菜館,會突然受到網上的食客所注視?! 原來此店其中一位太子爺,早前曾接受過電視台的採訪,講述作為外賣員的各種辛酸,節目一出之後,就連連相識的知味食友,亦在面書上談論一番。也好,自從那些新派的京滬食肆盛行之後,大家開始注重美觀的裝潢,與及週到的服務,同時亦忘卻了往日的經濟客飯、濃油赤醬等滬式風味,更遑論是買少見少的人情味,既然難得拉到一間,倒想去懷緬回味一番。選了週日早上十一時前來,舖面的環境較為狹少,內裡的桌椅也是不多,看在眼裡雖屬普通,卻是來得舒適之感。看個餐牌,主要以那些老牌滬菜、經濟客飯、冷盤小吃、湯燴麵條、准揚包點及清香甜品等為大類別。獨個前來之下,自然不會吃得這麼多,點了一個客飯,點心兩味,另加一款甜品,已是極限所致。當看守舖面的人兄,向廚房大叫一聲 "老竇" ,自然也知屬家庭式的搭檔經營,雖然是小店一間,卻能自給自足地生存下來,值得嘉許。由於點了客飯,所以午市也送來一碗例湯,好一碗木瓜瘦肉湯,看得出火候足夠,食材的精華已溶入水內,清清甜甜的,除來得美味之
選了紅燒肉客飯這款式,因為奉行著「膽固醇萬歲」這信條,傳統的做法,是先將腩肉(最好是五花腩)切成丁方之狀,再用燒紅過的油鑊爆香,然後加入醬油、糖鹽及紹酒等炆熟為止;這裡完全做出基本標準,每一件腩肉也炆得腍滑鬆化,雖然醬汁不免有點重膩,總算是來得入味,吃下去的味道亦為香濃,加上墊底的幾條小白菜,總算中和到當中的滯感,同時亦為尋回古早的味道而高興。
反而生煎鍋貼來得不俗,憑著薄身而香脆的外皮,便知道是「生皮」落鑊生煎,然後再澆上生水冚蓋蒸熟的出品,除質感來得軟熟之外,內餡也來得有點鮮味,加上期間也爆出一點肉汁,整體可為美味,起碼就比上述的蒸貨為佳。
總結這兩躺的經驗,總算找到當年上海老舖的味道,不過水準方面略有參差,客飯及麵類還算可以,點心就只屬中上,尤其是「招牌」的小籠包,甚有改善的空間,勝在來得廉價扺食,如果懷念「濃油赤醬」風味的話,這裡可不會令人失望。相對午市來說,看晚市上較為多人,而樓面亦對熟客甚為熟絡,期間可找到一些滬菜之外的菜式,想起生意難做,一切還屬合理。
今次的標題名為「尋找」,始終未能「尋回」全盛時的感覺,未算是完全滿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個人仍會繼續追尋這些老店,直至找到滄海遺止為止。
陵之微調:良平之間
評分:味道 3.5 環境 3 服務 3.5 衛生 3.5 抵食 4.5
品嚐客飯於二零一三年九月十五日上午
品嚐麵類於二零一三年九月廿七日晚上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