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6-01-18
16 views
我們這一輩的灣仔學生,多會記得以前在這鼎足而立的三間扒房,金都、帝寶及波士頓,雖然以現在的標準來說,對這些豉油西餐廳可能會不屑一顧,但在我們來說,都可以說是在這裡成長的,至少那個昏昏暗暗的環境氣氛,以前都會和不少類校的異性友好來這裡「聯誼」過吧。某星期六同太座行銅鑼灣,佢心血來潮要來這裡。七點鐘的晚飯時間來到,是差不多全場滿座,當中有不少是一家大小來鋸扒的,也解釋了為何很多朋友的鋸扒記憶,都由這些豉油西餐廳開始。當然是沒有卡位了,還好在非吸煙區有張小小的二人檯。太座要了大蝦牛柳餐,而我就跟第一次來叫的一樣,要火焰牛柳。餐包是十年如一日的「衛星包」,微熱的,塗上植物牛油來送紅湯及白湯,貫徹幾十年的味道及感覺,不過平心而論,無論紅湯白湯,都是過鹹的。牛扒差不多一渴完湯就來,而我的火焰牛柳,一向是這裡的「表演項目」:兩舊牛柳用長劍刺著,上面還盛有酒,侍應將牛柳放下鐵板,之後再淋酒點火。雖然已吃過無數次,但望著熊熊火光,又每次都會「嘩」一聲的,未試過的,要試試。牛柳要了四成熟,真的做到外面脆入面全生,肉質比想像中好,雖然肉味較薄,但都軟腍無渣,亦沒有疏打粉的痕跡,幾十蚊一個餐,已交足功課;太座
某星期六同太座行銅鑼灣,佢心血來潮要來這裡。七點鐘的晚飯時間來到,是差不多全場滿座,當中有不少是一家大小來鋸扒的,也解釋了為何很多朋友的鋸扒記憶,都由這些豉油西餐廳開始。當然是沒有卡位了,還好在非吸煙區有張小小的二人檯。太座要了大蝦牛柳餐,而我就跟第一次來叫的一樣,要火焰牛柳。
餐包是十年如一日的「衛星包」,微熱的,塗上植物牛油來送紅湯及白湯,貫徹幾十年的味道及感覺,不過平心而論,無論紅湯白湯,都是過鹹的。牛扒差不多一渴完湯就來,而我的火焰牛柳,一向是這裡的「表演項目」:兩舊牛柳用長劍刺著,上面還盛有酒,侍應將牛柳放下鐵板,之後再淋酒點火。雖然已吃過無數次,但望著熊熊火光,又每次都會「嘩」一聲的,未試過的,要試試。牛柳要了四成熟,真的做到外面脆入面全生,肉質比想像中好,雖然肉味較薄,但都軟腍無渣,亦沒有疏打粉的痕跡,幾十蚊一個餐,已交足功課;太座的大蝦牛柳當然不是用什麼「大蝦」,最多只算是中蝦,不過都算是新鮮蝦,味道不錯。她的牛柳要了七成熟,又真的是做得到,始終煎左幾十年牛肉,廚房的火候拿捏得很到家。可選蒜蓉、黑椒、燒汁等,一貫豉油西餐廳的特色,我的推介是~黑椒汁。
配菜還是一堆港式炸薯條、紅黃綠的什菜及幾條豆角,還可以額外跟多個飯或意粉,總之鋸扒不夠飽話,都包保你會飽飽的離開。
侍應無咩招呼,有效率到非常,來到只問「食咩?」「紅湯定白湯?」「咩汁?」「飯定意粉?」「飲咩?」,問完照舊不覆單,一路行一路寫,又永不漏單。服務不可以說好,不過吃了這麼多年,都習慣了。
連餐後的茶或咖啡,埋單剛好二百蚊。一心來吃扒就不必了,但我們這些有一堆回憶的,還是會不時再來的。至少跟舊同學或友好談起,沒有了金都及帝寶,我們還有波士頓。
想看多一點相片,可以來這裡:http://www.imagestation.com/album/pictures.html?id=2117291893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