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7-01-04
2490 views
十二月二十六日傍晚, 接到友人來電相約翌日飮茶, 時間為大清早。 究竟有多早? 第二天天還未亮,我們穿上行山裝束, 未夠八時已抵「信興」門口。從前經過「信興」,均是過門而不入, 意識到他是ㄧ家老字號酒樓而已。 入內後, 大大的圓檯坐滿了食客, 搭檯是「信興」的生態, 雖然如此, 食客似乎都彼此認識, 傾傾講講, 並無隔膜。友人比我們更早到埗, 茶已開, 檯面更放好了幾款點心! 煎腸粉 煎醸茄子 蝦腸 蒸鳯爪排骨飯 山竹牛肉 南乳燜豬手 節瓜圃 而印象較深刻的幾款懷舊點心, 正好與擁有八十年歷史的「信興」, 彼此有著切肉不離皮的關係。如1.5個拳頭般大的雞球大包是三十年代, 工人和苦力價廉物美的飽肚恩物。時至今日, 大家對雞球大包仍有著ㄧ份香港情懷! 雞球大包的饀料有點雜, 除有雞球和火腿等, 最吸睛的是ㄧ件連皮的切雞。 豬肚燒賣有點不收邊幅, 淡黃色的內層朝上, 與形狀隨意的豬肉構成凌亂美。 棉花雞同樣「任性」, 棉花即魚肚自由地伸展, 盡情地吸收醬汁的精華, 一口仿如爆汁一樣,非常入味! 而雞肉和冬菇也懂得亂中有序, 這籠棉花雞就是充滿著過性。 ! 豉椒蒸排骨是經常可找到的點心
入內後, 大大的圓檯坐滿了食客, 搭檯是「信興」的生態, 雖然如此, 食客似乎都彼此認識, 傾傾講講, 並無隔膜。友人比我們更早到埗, 茶已開, 檯面更放好了幾款點心!
!
當我們踏出「信興」,唯一剩下的霓虹招牌在藍天下顯得有點憔悴,難捨失落的心情,他日只許於西九視覺藝術博物館M+ 再見!好了,我們也得開展飛鵝山的行山之旅。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