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5-03-10
1762 views
這夜跟小妮子來到蛻變中的登籠街,原來的計劃是吃新開的日本拉麵,怎知人氣超強,很多人在門外等位,只得放棄改變策略,小妮子審視了幾間新食店,最後說很久沒吃車仔麵,有點懷念那個辣汁,我倆便走到新記去吃車仔麵。車仔麵據說早在1950年代出現,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原稱為「嗱喳麵」。當年很多難民從大陸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便出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麵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麵一類熟食。販賣車仔麵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麵條,配料和湯汁,當時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隨着生活水平改善和衞生要求提高,再加上政府對街邊車仔檔的厲行管治,街頭熟食檔漸漸消失。車仔麵走進茶餐廳和食堂,成為餐牌上的菜色,同時一些從前在街上的人氣車仔麵檔,入舖後變成為專售車仔麵的店舖。為了迎合喜歡多變的香港人對食物的要求,車仔麵的配料也愈益豐富,麵條和湯汁亦有多種選擇。車仔麵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廉價食品。這店從前總是擠得車水馬龍的,晚飯繁忙時間每張圓枱必要坐上6-7人,連提起手吃麵時都要小心翼翼的,擔心會撞到旁邊的食客,已經有大半年沒來吃麵,枱上依然放著印得簡潔易明
車仔麵據說早在1950年代出現,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原稱為「嗱喳麵」。當年很多難民從大陸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便出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麵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麵一類熟食。販賣車仔麵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麵條,配料和湯汁,當時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
隨着生活水平改善和衞生要求提高,再加上政府對街邊車仔檔的厲行管治,街頭熟食檔漸漸消失。車仔麵走進茶餐廳和食堂,成為餐牌上的菜色,同時一些從前在街上的人氣車仔麵檔,入舖後變成為專售車仔麵的店舖。為了迎合喜歡多變的香港人對食物的要求,車仔麵的配料也愈益豐富,麵條和湯汁亦有多種選擇。車仔麵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廉價食品。
喜歡這裡的幼麵,口感煙紉爽身之餘,亦沒有那股討厭的鹼水味,店方總是慷慨地為放上一匙郁香的辣醬,這個自家製的辣醬是店裡的鎮店之寶,亦是每碗麵的靈魂所在,即使如我不太能抵禦那股辣勁,亦喜愛把它加到湯裡去,即使辣得我邊吃邊飲可樂,每趟來都要把舌頭虐待一番。
我的4餸車仔麵
$45
11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豬大腸
111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雞中翼
4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八爪魚
7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豬頸肉
6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咖哩魚旦
99 views
1 likes
0 comments
我們曾經是這裡的常客,愛它食物味美,價錢亦平宜,多少年過去,食物的質素仍然有保證,辣醬汁依舊的辣,只是隨著通貨膨脹,價錢不再平民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