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1-11-16
26 views
再次由得龍再開始,一夜,可喜喧鬧的新生盛宴。「飯局」緣起半世紀的老酒家,這夜一行三圍好友再來得龍,道賀「小碩」滿月之喜,意悠長。我們與得龍一年一會的習慣已有多年,有「早古味」濃的懷舊宴,亦有喧鬧的盆菜之夜,大家在各自的地盤將食照貼出後,老舖亦由昔日地舖加開樓上廂房,有實力的好店實不愁地段隔涉而膽心。雞錢雞和鴨腳包同是得龍的招牌菜,前者的主要元素冰肉已被《米芝蓮》談了連續兩年,如說大班樓的冰肉出色,那就更要試試這邊廂的出品,雖然收$24/件絕不平宜,然而味道是不會騙人的。懷舊燒味三拼還有傳統叉燒,市面「大哥」系叉燒大行其道,這裡保留傳統,梅頭叉燒有肉味,軟熟啖得鮮肉纖維,不以腍著稱,是舊區酒家才有的真味呀。芝士X蝦系列八十年代興起,多少反映港人對芝士X牛油味道鍾愛,這裡用意大利芝士,很滑。芝士大蝦日本烏冬,芝士是主角,推得軟滑,牛油味不算濃合我口味,也正好彌補「現代蝦」蝦味不足的先天缺憾;烏冬用上日本貨,不粉腍亦有麵麥味,撈上熱辣辣芝士汁後,有著無可抗拒的「味力」,此品美中不足是來得太早,頗頂肚。茶燻太爺雞的好我已寫得太了,現在由《米芝蓮》接棒推介吧。太爺雞是曾生在沙士一疫,為求變求存而
「飯局」緣起半世紀的老酒家,這夜一行三圍好友再來得龍,道賀「小碩」滿月之喜,意悠長。
我們與得龍一年一會的習慣已有多年,有「早古味」濃的懷舊宴,亦有喧鬧的盆菜之夜,大家在各自的地盤將食照貼出後,老舖亦由昔日地舖加開樓上廂房,有實力的好店實不愁地段隔涉而膽心。
雞錢雞和鴨腳包同是得龍的招牌菜,前者的主要元素冰肉已被《米芝蓮》談了連續兩年,如說大班樓的冰肉出色,那就更要試試這邊廂的出品,雖然收$24/件絕不平宜,然而味道是不會騙人的。
懷舊燒味三拼還有傳統叉燒,市面「大哥」系叉燒大行其道,這裡保留傳統,梅頭叉燒有肉味,軟熟啖得鮮肉纖維,不以腍著稱,是舊區酒家才有的真味呀。
芝士X蝦系列八十年代興起,多少反映港人對芝士X牛油味道鍾愛,這裡用意大利芝士,很滑。
芝士大蝦日本烏冬,芝士是主角,推得軟滑,牛油味不算濃合我口味,也正好彌補「現代蝦」蝦味不足的先天缺憾;烏冬用上日本貨,不粉腍亦有麵麥味,撈上熱辣辣芝士汁後,有著無可抗拒的「味力」,此品美中不足是來得太早,頗頂肚。
茶燻太爺雞的好我已寫得太了,現在由《米芝蓮》接棒推介吧。
太爺雞是曾生在沙士一疫,為求變求存而北上廣州取經而創的佳饌,用的是鮮雞,肉處理得軟熟,以陳年普洱燻後令「現代雞」食味變得豐富,蔗糖帶出甜味之餘,仍能保留金黃不黑的效果,是天天練習訓練的成果。
一般酒家的經理為生意,在推介菜式上總會「有多無少」,「淺嘗多試」的「雙炸」咕嚕肉拼蝦多士非必然;先吃酥化不滲油的蝦多士,原隻中蝦上,口感豐富,然後再吃開胃的招牌山渣汁咕嚕肉,吃了多年,仍舊甜酸與鹹鮮並重,碟底沒剩汁,半肥梅頭脆而甘香,風味能與年初陸羽百人大局睇齊,嘗過兩款脆而不油的炸物,便知廚師拿捏炸物的真章。
不時不吃,重陽前後吃炆鵝已成「飯局」的風尚,比方芋頭炆原隻黑鬆鵝,原非餐廳的菜式,而是主理人為飯局而研創的新品。年復年的來嘗,三年後已成太爺雞後的鎮店名物,首年以秋後當造粉芋炆同時,還加入肥美的腩肉,味道已為驚人,後來我覺得作為殿後之作,味道有點膩,曾生便加入紫蘇葉提味消膩,味道是一年較一次好,這夜一如以往,大家邊呻飽卻又吃不停口,吃不完打包回家,隔天翻熱吃鵝肉更入味,是粵菜炆的智慧。
這夜我在品味同時,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老店經歷機場遷拆,後遇沙士,卻迫使第二代主理人求變求存,人生路滿有荊棘,亦充滿驚喜,明天是光明的。亦在此祝「小碩」的每一秒亦活得健康、豐盛、幸福。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