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26
4
等級4
2016-12-14 5787 瀏覽
我家附近,開了家台式小吃店。實在紅得發紫,除了「一休」外,每天、幾乎每一刻,門外都有人在等。我和同伴,就光顧過這麼一次。不是不好吃,只是真的很擠;而且常在想,要回味「正港」台灣味,總有一天,我倆會再到當地好好的享受。總會的。直到一天,我發現這裡有異動。兩個舖面都在裝潢(都不是那靠近路口、原本租客撤走的兩個位置),而開店的都是台灣人。原來,不用等「未來」,是「味來」、自己到來。都差不多完工了,一天傍晚,看到店主太太到外面拍照,第一時間走過去八卦,問何時開、來歷如何。是嫁到香港的台灣人,子女入中學了,愛煮又有空檔,便夥友開店。之前開過三家,包括水街的「吃什麼」…… 那店,我們知道!(但到去試時,已易手了。)這次試更大的,乾脆搞家有規模的店子。我也期待著,不用擠、坐得舒舒服服的,享受台灣人手作的台式風味。然後,店要開張了,沿用近期流行的「試業」招數,第一週來個每日一特(就只這一特,其他啥都不賣),形式是一主食加一飲料;每日限額二百份,中午開售到賣完為止,每天不過三小時就清倉。我平日上班,無緣一試,而同伴一有空就去,更傳來照片,看得我牙癢癢的。等到我倆終能坐到店內、興奮地等候今天特價的牛肉麵和
更多
我家附近,開了家台式小吃店。實在紅得發紫,除了「一休」外,每天、幾乎每一刻,門外都有人在等。我和同伴,就光顧過這麼一次。不是不好吃,只是真的很擠
;而且常在想,要回味「正港」台灣味,總有一天,我倆會再到當地好好的享受。

總會的。


直到一天,我發現這裡有異動。兩個舖面都在裝潢(都不是那靠近路口、原本租客撤走的兩個位置),而開店的都是台灣人。原來,不用等「未來」,是「味來」
、自己到來。

都差不多完工了,一天傍晚,看到店主太太到外面拍照,第一時間走過去八卦,問何時開、來歷如何。是嫁到香港的台灣人,子女入中學了,愛煮又有空檔,便夥友開店。之前開過三家,包括水街的「吃什麼」
…… 那店,我們知道!(但到去試時,已易手了。)這次試更大的,乾脆搞家有規模的店子。

我也期待著,不用擠、坐得舒舒服服的,享受台灣人手作的台式風味。
9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然後,店要開張了,沿用近期流行的「試業」招數,第一週來個每日一特(就只這一特,其他啥都不賣),形式是一主食加一飲料;每日限額二百份,中午開售到賣完為止,每天不過三小時就清倉。
我平日上班,無緣一試,而同伴一有空就去,更傳來照片,看得我牙癢癢的。


等到我倆終能坐到店內、興奮地等候今天特價的牛肉麵和冬瓜茶端來時,已是推廣的最後一天。門外有人在等,卻不是堆在門前,而是三三兩兩的、分佈在巷子的各處。單這景象已是罕見。
說是「街坊小店」,不是拾人牙慧的buzzword,而是坐在四周的,真是街坊:鄰居一家三口,就坐在後面
;樓下三子女之好爸爸,也在隔壁飲咖啡喎
…… 出出入入、好些不是叫得出名字,就是知道住在何處。這種「街坊味」,很新鮮、很寶貴、很撾心。


還有店主主婦倆人熱情招待:明明是總廚,卻專誠走出來跟一行五大小寒喧,原來是自己孩子的同學和家長
。好溫馨哦!而且,各店員都以台式的國語高聲待客和彼此溝通(「第三桌要茶!」)、甚至有些台灣人留學生來捧場,加上熱鬧卻悠閒的氣氛,我處於其中,就像置身台灣!
辣醬
7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茶在下單後馬上便來了;原來除了冬瓜茶,還有紅茶、茉莉綠茶等選擇,還可選熱的。果然不像那鐵板一塊、要就要唔要就算的香港典型人氣店!
這冬瓜茶,沒冰,不太冷也不太甜。少喝這個,不懂評佳抑不佳,但就是覺著一份純真的台味。就說我太感情用事吧!


麵也來了,份量很足、不因特價而調整。碗裡三塊厚切的牛肋條肉,一點不欺場。想多取葱和酸菜,店長從善如流,索性各端來一小碗。
湯頭被葱的青澀稍擾亂了,卻仍喝出深䆳而不過濃的味道;還是較鍾情小王的湯頭,但這兒的也絕對不賴。麵條像陽春麵的稍寬,沾湯的效果很好。
牛肉麵
$48
10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牛肉麵
$48
13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另一奇遇在此出現,店主高聲詢問各位客人「要不要加麵?」
同伴說,也許是附近學生很多,一碗麵不易吃飽,所以為他們加「替玉」,確保可以飽著離開。這媽媽般的叮嚀和關懷、不在乎多一些成本,又豈是「港店」的作風?我也加了些麵,差點沒喊「媽!吃飽了!」
,但懷著滿心的感恩和滿足,把位子讓給下一桌客人。
9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回顧整個過程,最牽動我心的,是那份台式雰圍、以「情」超越「味」的感覺。我想起了初到台北時遇上的「陽光空氣花和水」,那份體驗在當地比比皆是,而在香港卻仍是鮮見。


門外是舖了街磚、不會有車子的寬闊露天巷子;若能在巷子擺些小餐桌,坐到外面吃個有陽光相伴的簡餐,會是這都巿難得的慢活享受。店主說,正在向管理處申請,快行了。

總會的。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6-12-11
用餐途徑
堂食
人均消費
$48 (午餐)
推介美食
牛肉麵
$ 48
辣醬
牛肉麵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