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82
49
等級2
8
0
2011-04-26 11 瀏覽
若時光倒退回30年前,我不會感覺得龍有何特別之處,以地區性食肆而論,其知名度不算響亮,我大概會選擇鼓油西餐而不會專程來吃雞。但如今香港成了亞洲美食之都,食肆林立,平面與電子資訊泛濫,選擇更多元化,但我月內二度光顧,只為了一隻雞。香城無處不賣雞,蒸的; 煮的; 炸的、烤的、絞爛後塑形再炸的,但都只見其形而失其味,只能說具雞之名或具雞之形而無雞之味,不禁讓人疑惑科學是否已進步至能用有機物合成肉品,能讓大般不知其味亦食而甘之?月內二度光臨得龍唯一翻灼的只有古法太爺雞,雞太爺亦沒讓我失望,其香、其味、其嫩並無二樣,我知道我在吃雞,我確定我在吃雞,而不是像雞的物體。這雞與數十年前我吃的雞沒有差別,現在還能吃到肯定是雞的雞實在是一種幸福。除雞以外,山渣咕嚕肉亦甚為突出,其食味亦高於某茶聖名店所產者,暫時已嚐過的咕嚕肉中仍以此為最佳。蒸魚腸內藏芋頭,有灌水之感,魚腸份量稍覺不足,仍有改善空間。焗桶蠔個人覺得酒味稍重,掩蓋了蠔的鮮味(也可以是以酒味來掩護沒鮮味的蠔)。椒鹽魚鉸與嗜嗜芥蘭都有相當水準。而個人所愛首推雞太爺也!
更多
若時光倒退回30年前,我不會感覺得龍有何特別之處,
以地區性食肆而論,其知名度不算響亮,
我大概會選擇鼓油西餐而不會專程來吃雞。

但如今香港成了亞洲美食之都,食肆林立,
平面與電子資訊泛濫,選擇更多元化,
但我月內二度光顧,只為了一隻雞。
香城無處不賣雞,蒸的; 煮的; 炸的、烤的、絞爛後塑形再炸的,
但都只見其形而失其味,
只能說具雞之名或具雞之形而無雞之味,
不禁讓人疑惑科學是否已進步至能用有機物合成肉品,
能讓大般不知其味亦食而甘之?

月內二度光臨得龍唯一翻灼的只有古法太爺雞,
雞太爺亦沒讓我失望,
其香、其味、其嫩並無二樣,
我知道我在吃雞,我確定我在吃雞,而不是像雞的物體。
這雞與數十年前我吃的雞沒有差別,
現在還能吃到肯定是雞的雞實在是一種幸福。

除雞以外,
山渣咕嚕肉亦甚為突出,其食味亦高於某茶聖名店所產者,暫時已嚐過的咕嚕肉中仍以此為最佳。
蒸魚腸內藏芋頭,有灌水之感,魚腸份量稍覺不足,仍有改善空間。
焗桶蠔個人覺得酒味稍重,掩蓋了蠔的鮮味(也可以是以酒味來掩護沒鮮味的蠔)。
椒鹽魚鉸與嗜嗜芥蘭都有相當水準。

而個人所愛首推雞太爺也!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1-04-05
用餐途徑
堂食
人均消費
$220 (晚餐)
推介美食
  • 古法太爺雞、山渣咕嚕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