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0
等級4
2009-07-22 367 瀏覽
不經不覺在這裡兩年多了. 寫食評比較慢的我. 竟然現在才寫夠200篇. 自問沒有眾食家的努力"日日食, 日日寫"的毅力. 能夠寫到這裡, 算是自己對此"興趣" 有個交代吧. 從"生手"到現在可尚算是"熟手"寫食評的我, 上次錯過了首一百篇(習慣性地交, 忘了記錄在案). 在第200篇執筆之時, 是先要感謝一班要好的食友. 教曉我"飲飲食食"都可以很認真, 亦是應該認真對待的.說實在的, 放進口裡的,不認真選過怎行? 這篇寫的倒是新挑戰. 寫茶是也. 明茶房從灣仔搬到鰂魚涌已有一陣子. 說要喝茶, 年青一輩的大多數不是綠茶就是烏龍, 還是那種從塑料瓶放雪櫃的. 說不上有獨特的味道. 這裡賣的是茶. 進去時先看見中式的木製桌椅, 房中間放著零售的茶葉及各式各樣的紫砂茶壺. 正中央是品茗的桌子, 上面擺放著茶杯, 茶壺, 公道杯的茶具. 桌的一方有一個擺滿關於'茶'的書籍, 另一邊則是供茶藝班的課室. 主理人Vivian對茶的認識很深, 就連兩個兒子的泡茶手勢也是有版有眼. 自己對茶的認識並不深. 甫坐下Vivian已先行泡好一杯. 名字當然說不出, 只感到茶湯發出淡淡的桂花香. 在淺嚐
更多
不經不覺在這裡兩年多了. 寫食評比較慢的我. 竟然現在才寫夠200篇. 自問沒有眾食家的努力"日日食, 日日寫"的毅力. 能夠寫到這裡, 算是自己對此"興趣" 有個交代吧. 從"生手"到現在可尚算是"熟手"寫食評的我, 上次錯過了首一百篇(習慣性地交, 忘了記錄在案). 在第200篇執筆之時, 是先要感謝一班要好的食友. 教曉我"飲飲食食"都可以很認真, 亦是應該認真對待的.說實在的, 放進口裡的,不認真選過怎行?

這篇寫的倒是新挑戰. 寫茶是也.

明茶房從灣仔搬到鰂魚涌已有一陣子. 說要喝茶, 年青一輩的大多數不是綠茶就是烏龍, 還是那種從塑料瓶放雪櫃的. 說不上有獨特的味道. 這裡賣的是茶. 進去時先看見中式的木製桌椅, 房中間放著零售的茶葉及各式各樣的紫砂茶壺. 正中央是品茗的桌子, 上面擺放著茶杯, 茶壺, 公道杯的茶具. 桌的一方有一個擺滿關於'茶'的書籍, 另一邊則是供茶藝班的課室. 主理人Vivian對茶的認識很深, 就連兩個兒子的泡茶手勢也是有版有眼.

自己對茶的認識並不深. 甫坐下Vivian已先行泡好一杯. 名字當然說不出, 只感到茶湯發出淡淡的桂花香. 在淺嚐的過程中發覺這茶味道共有幾個層次. 說著, 第二泡已準備好了. 同一杯茶的茶葉, 味道竟然是先嚐花香, 再慢慢滲出果香. 最後喉頭彷彿浮上了一股輕輕的甘甜, 是讓人回味的.

說品茶跟品酒是差不多應該沒錯. 雙方同樣依靠個人的味覺感官來感受出茶與酒的特質. 很多時候香與味是"像"一樣東西, 可能是水果, 或是花蜜, 回甘有時會像是鉛筆的味道...品茗其實也是讓人從泡到嘗的過程中找到自己認為最對自己口味的方法及茶種. 喝過第二泡才知茶的名字是"鳳凰單欉(桂花香)", 是春茶的一種. 茶並無桂花成份, 只是茶葉自身的特質而已. 看見餐牌上有個叫"桂花雪耳凍"的甜點, 要了一個試試. 自家製的茶凍是淡金而透光的, 有一點點的桂花在上面, 就是看不到雪耳. 用小匙輕輕舀起. 花香撲鼻, 茶凍的最底部好像有點什麼. 看真點 -- 是切成小丁的雪耳, 細得像是雪花給凝固在茶凍裡面一樣. 入口時先嚐到輕輕的一陣花香, 讓茶凍在舌頭上慢慢融化, 留下來的是帶脆的雪耳茸. 在桂花的蜜味之中我隱約嚐到一絲並非花或茶的味道. 抬頭看看原來主理人嘴角的一笑便知道我也感覺到了.試真了, 再問. 果然是有一種特別的材料夾雜其中. 但答應了主理人不會在食評中透露, 還是大家自己去試試吧.

另有一個"玫瑰山楂凍", 用上了先家製的玫瑰蜜與山楂製成. 顏色是帶紫的豔紅. 是次剛賣完了, 反而推薦"玫瑰蜜吐司". 要了一片, 端上的時候是普通的吐司上切開四份, 上面塗上了那鮮艷的花蜜. 芬芳怡人的花香與蜜糖互相配合. 味道則有如吃Rose Jam on Scones 一樣, 只是玫瑰花蜜的味道更濃, 甜味亦較自然. 此時不懂茶的我在好奇心驅使下想試試一種名為"九曲紅梅"的紅茶. 單聽名字已夠美了,泡出來的茶湯呈淺棕色, 香味不及之前鳳凰單欉般濃. 反而是帶一點甜的核桃香. 紅梅只形容了茶的顏色,果味倒是沒有, 換來的反而是發酵產生出來的木香. 這茶的甘香配上玫瑰花蜜吐司尚算合適, 但未必完全是"我杯茶", 另外還試了茶館的"白毫銀針"是先入為主吧, 總覺得起初的綠茶變化較大, 層次沒這麼分明, 也不如前者般耐泡. 味是清而且甘.

跟主理人傾起喝茶的習慣及喜好, 才知這裡除了賣茶外,還會定期舉行茶藝班等供大家學習關於茶的知識, 所以店名取"明白"的"明" -- 為讓像我一般對茶少認識的人多明白"茶", 所以捨"名"取"明". 說著有關吃的話題總是說個不停.談到泡一壺好茶跟做飯一樣難, 主理人的一番見解倒是有道理的 -- 每事都需要經自己慢慢開拓才能找到合適的方向. 此時想起寫食評的事...自己其實也是在慢慢探索. 或許小弟的食評偏向"長篇"的一種, 未必是大眾"杯茶", 技巧方面...還是要多加琢磨的.

下次會再來試"玫瑰山楂凍"的.
12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鳳凰單欉(桂花香)
13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桂花雪耳凍"跟"鳳凰單欉"可算是"絕配"
13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充滿木香的"九曲紅梅"
11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玫瑰蜜吐司"用上自家製的玫瑰蜜, 花香與蜜味各有千秋
11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最後的"白毫銀針"較清,回甘味濃
11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茶房内擺設古式的木製桌椅. 一旁的櫃子放滿了可供選購的茶具
18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人均消費
$50 (下午茶)
推介美食
鳳凰單欉(桂花香)
"桂花雪耳凍"跟"鳳凰單欉"可算是"絕配"
"玫瑰蜜吐司"用上自家製的玫瑰蜜, 花香與蜜味各有千秋
茶房内擺設古式的木製桌椅. 一旁的櫃子放滿了可供選購的茶具
  • 桂花雪耳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