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66
53
等級4
2013-05-27 1803 瀏覽
工作過後, 有時都可以說是身心疲累, 對的人不少, 花的心神也多, 所以每每收工都進入放鬆而睏倦的狀態。不過每次都有完成任務的成功感, 總是會會心微笑的。然而在吃方面, 兩個人就在工作附近, 走過山林道, 沒有認為太多合適的, 於是來這家老店感應一下舊氣息。這家店在這個車道繁忙的柯士甸道已立足了很多年, 人們每每經過都記得那個開放式的薄餅廚房。其實這個設計在二十年前的薄餅連鎖"陽光一代"已經深入人心, 你們還記得嗎?? 當然, 這個是高級版啦!! 不過, 跟太平館一樣, 舊式的港人對西餐總有一種既定概念與印象, 而且從前的外國裝潢也有如這樣一個氣氛, 所以就在old fashion的老外味中也滲出一些港式的質感。餐廳燈光暗, 桌上總有燭光, 餐具只一窩蜂放在餐包碟上。桌上有時也充斥著銀器擺設, 爉燭台, 牙籤盒, 花樽, 醒酒籃等, 活像Amigo的感覺。餐牌總是皮革物質封面, 時有熨金或壓花, 中英法或意譯本中, 總有些怪怪的名詞或將地道食物名加進去一樣。這些都是他們餐廳對西餐的解說與理念。就讓我們看一下這個老港怎做意大利菜。蕃茄蒜蓉包, 這是意大利常見的前菜。在焗香蒜蓉包之上加入
更多
工作過後, 有時都可以說是身心疲累, 對的人不少, 花的心神也多, 所以每每收工都進入放鬆而睏倦的狀態。不過每次都有完成任務的成功感, 總是會會心微笑的。然而在吃方面, 兩個人就在工作附近, 走過山林道, 沒有認為太多合適的, 於是來這家老店感應一下舊氣息。
19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這家店在這個車道繁忙的柯士甸道已立足了很多年, 人們每每經過都記得那個開放式的薄餅廚房。其實這個設計在二十年前的薄餅連鎖"陽光一代"已經深入人心, 你們還記得嗎?? 當然, 這個是高級版啦!!
不過, 跟太平館一樣, 舊式的港人對西餐總有一種既定概念與印象, 而且從前的外國裝潢也有如這樣一個氣氛, 所以就在old fashion的老外味中也滲出一些港式的質感。

餐廳燈光暗, 桌上總有燭光, 餐具只一窩蜂放在餐包碟上。桌上有時也充斥著銀器擺設, 爉燭台, 牙籤盒, 花樽, 醒酒籃等, 活像Amigo的感覺。餐牌總是皮革物質封面, 時有熨金或壓花, 中英法或意譯本中, 總有些怪怪的名詞或將地道食物名加進去一樣。這些都是他們餐廳對西餐的解說與理念。就讓我們看一下這個老港怎做意大利菜。
12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蕃茄蒜蓉包, 這是意大利常見的前菜。在焗香蒜蓉包之上加入切成一粒粒的新鮮蕃茄及海鹽。一口咬下, 麵包焗得乾脆, 內裡吸滿蒜蓉牛油。蕃茄肉汁湧進口心與蒜蓉惹味結合, 當中亦能感覺少許脆卜卜的海鹽, 令能帶出蕃茄的鮮味。試問這樣的一個在家也能做到的小食, 有誰會不愛?! 美味從來都是簡單的。
8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羊蔥湯, 失望之作。湯身太淡太輕, 近水般質感, 芝士放在表面而焗的麵包緊貼在湯的表面, 可是仍無法改變湯身太淡的格局。顏色深邃而偏啡紅, 顯然混進了紅蔥來提高顏色, 但這對實際味道沒有多大幫助。洋蔥也有一絲絲的, 有些是較淋的, 但有些未算太多, 然而始終味道不夠濃, 洋蔥鮮味不足, 這個是敗筆。
7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10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一向喜歡吃薄餅, 可惜要做得好做得正宗亦不容易, 最少批底做法不能馬虎了事。這裡的雖未能做到又薄又脆, 但最少就已做到意大利人的類似克力架餅的批底, 是不太厚又不太薄的餅底。然而Toppings就用上了比較美式改良的四季薄餅, 將火腿, 蘑菇, 洋蔥, 辣肉腸等餡料分佈在四個薄餅的位置, 因四個不同餡料而形容出四季。四季的餡料是沒有定案的, 有時用青椒菠蘿, 有時是肉碎雞蛋。而這裡的四季配搭可以, 蘑菇都算爽口可口, 火腿雖然煙韌但味道最吸引, 洋蔥清爽自然, 反而辣肉腸或風乾腸就一般。不過平均素菜餡料的味道略覺過份清淡, 而且芝士的質感雖然不錯, 但味道也不怎麼樣。我個人認為之前尖東Gondola那家外賣的四季薄餅比仔吸引一點。
10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最後這一個是蕃茄芝士焗意式腸粉, 腸粉這個字眼很奇怪, 很港式, 當然, 意大利是沒有腸粉的, 只是餐廳為了客人容易明白而改的中文譯名。其實這個粉的原名叫做Cannelloni, 是一些類似腸粉般闊, 而造法似Lasanga般卷有餡料的意大利粉品種。然而一般食法分兩類, 一類如乾爽卷心, 做到如蛋卷一般, 內餡可以是蕃茄肉碎, 或忌廉菠菜等, 然後再在表面加上少許汁醬; 而另一類食法則如圖般, 將餡料卷在粉中, 再放在焗盤上加上汁醬芝士同焗。
15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這個顯然是後者的食法, 而且內餡多數是以碎肉, 或一些打碎的食材為主。這個用上了香草肉碎為餡料, 卷上不算薄的Cannelloni, 之後加上鮮打的蕃茄醬與芝士放在盤上同焗。香草肉碎的惹味和肉香被滑而帶少許煙韌的意粉皮包裹一起。而重點還在浸滿整個算的芝士薔茄醬汁, 餐廳能將之焗到外層乾脆而帶少許焦香, 輕輕用叉拭開, 內裡醬汁如同湧泉溢出, 令原來惹味的肉碎香草意粉更加濃口惹味。不過有趣的是, 這個重質感, 惹味濃口的東西, 竟然不算太膩, 可能與蕃茄帶著的輕酸味道有關係吧!! 這個Cannelloni是我全晚最喜歡的一個菜, 不過如真的要挑剔的話就只好說是意粉皮厚了一點吧!!

整體來說, 它並不是一家大家認為高到遙不可及的Fine Dining小店, 亦不是一家在現今資訊泛濫的世界下依然覺得地道或正宗的意大利西式餐廳, 又不是一家吃後令人嘆為觀止的高手藝餐廳。它是一家蘊含與見證著香港人對西式餐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就這樣的格局底蘊, 才會有今天的仔細與專業。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3-05-18
用餐途徑
堂食
人均消費
$200 (晚餐)
推介美食
  • 蕃茄蒜蓉包
  • 芝士蕃茄焗意式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