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8-09-17
533 浏览
上星期,因事需往中環處理,遂偕同太太往吃「周月」沾麵。記得,初為「三田」沾麵寫食評後,好友紛紛介紹「沾麵必吃周月」。再加上,友人經常上傳「周月」麵照,弄得心癢難當。終於,這星期能順道前往朝聖。當天,與太太在上環地鐵站會合後,便拍着拖走去「周月」。大概十五分鐘後,終於抵達「周月」。只見瀛風甚濃的門面,卻不見朝聖的隊伍。按鈕、進門、「兩位」,侍應領我們進入店鋪的盡頭。該店燈光明亮而柔和,裝潢一如門面,就像到了地道的日本拉麵店般,讓人非常期待此次拉麵之旅。坐下後,立刻享用了馳名的麥茶,感覺十分舒服,既能將走過來的渴和口中的雜,一掃而空,又能消除油膩和飽肚的感覺,更好地享受高水準的拉麵。既然「沾麵必吃周月」,那便再沒有任何疑惑,「兩客燒黑豚沾麵吧」!我和太太都點了濃醬,而我則要熱麵,太太便要冷麵。讀了一下餐牌,享受着短暫的寧靜,幻想熱騰騰、冷冰冰的沾麵。很快,沾麵便踏浪而至,一股濃濃的香氣陪隨着麵條、沾汁被送至我倆面前。所謂「踏浪而至」,正是對沾汁的高度評價。「周月」沾麵有別於「神山」,後者主打濃郁豚香,前者則講究魚鮮。遠聞是香,近嗅是鮮,洶湧翻騰的大浪中,嗅到多尾沙丁和鯖魚在躍、在游,讓人感
坐下後,立刻享用了馳名的麥茶,感覺十分舒服,既能將走過來的渴和口中的雜,一掃而空,又能消除油膩和飽肚的感覺,更好地享受高水準的拉麵。既然「沾麵必吃周月」,那便再沒有任何疑惑,「兩客燒黑豚沾麵吧」!我和太太都點了濃醬,而我則要熱麵,太太便要冷麵。讀了一下餐牌,享受着短暫的寧靜,幻想熱騰騰、冷冰冰的沾麵。很快,沾麵便踏浪而至,一股濃濃的香氣陪隨着麵條、沾汁被送至我倆面前。
所謂「踏浪而至」,正是對沾汁的高度評價。「周月」沾麵有別於「神山」,後者主打濃郁豚香,前者則講究魚鮮。遠聞是香,近嗅是鮮,洶湧翻騰的大浪中,嗅到多尾沙丁和鯖魚在躍、在游,讓人感受到那股來自深海的鮮、香、咸和生命力。輕嘗沾汁,除了魚鮮,便是油潤,但絕非油膩。的確,沾汁碗中,浮着一層不薄的油,一般人未喜歡,而太太看見便已「啊」了一聲。但我卻以為這層油成功將魚介的鮮和醬油的咸,混而為一,並包融了魚介的尖銳,產生了「油潤」的感覺,完全超越同以魚介沾汁為主打的「三田」。
此外,醬油雖然偏咸(或許與濃醬有關,下次試試普通濃度就好了。),但完全沒有搶去魚鮮,並隱隱散發一種豆香。再加上,沾汁中還放有數條烤豚和醃筍,碳烤的香、豚肉的甜又豐富了沾汁的味道,而醃味不濃的筍則稍稍平衡了沾汁的濃和潤。魚、醬、豆、豚、筍產生的鮮、咸、香、甜,本是一絕,五者再合而為一,成為層次豐富的沾汁,實在不俗不俗!最後,侍應奉上清雞湯,倒進沾汁中,咸味淡了,太太覺得可以接受了,但我卻覺得有點酸,很奇怪!
至於麵條,那實在是無話可說,蛋、麥奇香,就是浸泡在如此油潤和濃味的沾汁中,也絲毫不損其味道,即是說一口沾麵已囊括了魚、醬、豆、豚、筍、蛋、麥的味道,層次之豐實是驚人。另外,即使單論麵條的味道,除了蛋、麥之香外,適中的韌度已能讓人感到咀嚼的幸福。再者,彎曲、較粗的麵身成就了極佳的掛麵度,而沾汁的油亦能將沾汁緊緊地包在麵身,讓麵與汁完美地混合和緊抱在一起,滑、潤的效果令人驚艷。麵條已盡,見到碗底放有竹篩,將多餘的水與麵分開,頗見誠意,雖不及神山般乾身,但能保留地道的日本風格,不像「三田」般,餘水過半,令人失望。
配菜方面比較單調,除了沾汁中的幾條烤肉,尚有一小塊已切的碳烤黑豚和半隻玉子。黑豚肉味濃且經碳烤,肉汁和肥膏完全保留在肉中,肥而不膩、調味恰當,非常好吃。玉子表現則不過不失,玉液不豐,但玉晶尚能保留,算是合格吧!(當然,嗜蛋如命的太太便覺得不能接受,因為只有半隻)。
總結而言,「周月」沾麵確是不俗,光是沾汁已是無懈可擊(偏咸及湯酸的問題尚待深究,暫且放下不談吧!)然而,我還是偏愛神山。畢竟於我而言,濃重的豚香才是王道。當然,這只是主觀偏好,光論水平的話,兩者應是旗鼓相當。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