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9-30
62 浏览
北角渣華道的熟食中心,多年來已不記得去過幾多次,但同區的電氣道熟食中心,一次也沒有來過.在熟食中心內的泰菜檔口"泰爽甜",自從早前搵食能手兄光顧之後,便說要組團來再吃一頓,講得出做得到.結果在上個月某個周末,召集了十多位朋友,一同來品嘗此小店的泰國菜.檔口規模不算大,我們算是這夜之中,最多人的一檯.單手拍掌當然拍不響,成十幾雙手,拍到聲如炮仗.可以一次過品嘗多款菜式,何其快哉.第一道泰式蝦膠釀皮蛋,先給我們一個良好印像,香脆的外層,彈牙的蝦膠,包著充滿溏心的皮蛋,三種截然不同的口感,一同在舌頭上演奏,那個是否Vanessa Mae呢?多年前看過一套越南電影"青木瓜之味",對電影中女主角的清純面孔念念不忘,導致每一次吃著青木瓜沙律,總是帶著一點迷思,而這個青木瓜沙律,口感爽脆,辣度比較輕巧,沒有咸蟹仔在內,還是欠了一點點.後來的青芒果沙律,辣度比青木瓜沙律更辣.燒豬頸肉很香口,邊位帶點焦,食落特別香,豬頸肉爽口鬆化,點些特製的泰式醬汁,十分之惹味.賣相美觀的三味炸魚,魚骨的姿態好像帆船,伴著已起骨的炸魚球,突然又再想起十多年前,在中環某五星級酒店的中菜廳,吃過一味龍利球,身價當然大不同,
檔口規模不算大,我們算是這夜之中,最多人的一檯.單手拍掌當然拍不響,成十幾雙手,拍到聲如炮仗.可以一次過品嘗多款菜式,何其快哉.
第一道泰式蝦膠釀皮蛋,先給我們一個良好印像,香脆的外層,彈牙的蝦膠,包著充滿溏心的皮蛋,三種截然不同的口感,一同在舌頭上演奏,那個是否Vanessa Mae呢?多年前看過一套越南電影"青木瓜之味",對電影中女主角的清純面孔念念不忘,導致每一次吃著青木瓜沙律,總是帶著一點迷思,而這個青木瓜沙律,口感爽脆,辣度比較輕巧,沒有咸蟹仔在內,還是欠了一點點.後來的青芒果沙律,辣度比青木瓜沙律更辣.
燒豬頸肉很香口,邊位帶點焦,食落特別香,豬頸肉爽口鬆化,點些特製的泰式醬汁,十分之惹味.賣相美觀的三味炸魚,魚骨的姿態好像帆船,伴著已起骨的炸魚球,突然又再想起十多年前,在中環某五星級酒店的中菜廳,吃過一味龍利球,身價當然大不同,但感覺有點雷同.炸魚肉外表香脆,魚肉嫩滑,與辣醬同吃的確開胃,至於魚骨炸得酥化,用來送酒便最好.
泰式燒雞皮香肉滑,可惜尚未熟透,雞不同牛,大忌也.白灼獅菴一點血水也沒有,肉質亦有點過熟,吃獅菴最好血淋淋,這個時候,肉質是最鮮嫩的狀態,吃到血水流到落手錚,才是快感,不過很多人怕死,也不敢吃得太生.生蝦刺身已成為港人最愛的泰式小吃,等同吃日本菜,一定要吃三文魚同一個道理.蝦肉味道不顯彰,而且口感較霉.泰式咖喱炒蟹只顧吃醬汁,因為懶得去拆蟹.而咖喱汁味道是不錯的,辣度近乎零,坐在身旁的Jay也應付得來.
在座有朋友無菜不歡,如果一碟菜也沒有,又好像說不過去,蒜茸炒椰菜苗,碧綠爽脆,只是油份比較多.咖喱牛腩又是不辣,牛腩軟稔,薯仔鬆軟.炒金邊粉香氣十足,吃落帶甜,也算一道開胃菜式.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永遠是主角,亦有些人永遠是"裙腳仔",好像這一道炸檸檬葉,,本來檸檬葉份屬"綠葉"級別,多數用來作香料之用,今次升上做主角,沾上炸漿去炸,便成為一道菜.包著葉的炸漿無錯是酥化,但檸檬葉的味道,的而且確有一陣"碧麗珠"的味道,個個吃到"那"埋口面.笑說這一次幫舌頭打蠟.連痢胎都省得甩.因為外層好吃,所以吃到最後要"走青".
最後以串燒作結尾,去到此時已很飽,吃了少許,感覺一般,如果在早段奉上的話.或許會有更好的評價.
在熟食中心吃泰菜,價錢一定便宜,這個晚上每人付出區區$101,便換來一頓豐富的泰國菜,雖然有些菜式未必合乎大家口味,但也是滿意的一夜.實在要再次感謝搵食兄的安排.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