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4-06-08
91 浏览
旺角有著一個傳說,每逢夜晚十點後,豉油街便會出現一檔神秘的炭爐麵檔,主理這麵檔是一位年過七十,姓劉的老伯。多年來,劉伯一直在這冷巷經營著,要到十點才開舖,就是要避開市政的巡查,年中只有大年初一至三才會全日營業。本想看看這炭爐的真身,但遭性格怪癖的臭老頭拒絕。一直以為用炭爐是包含著什麼武林絕學,原來是怕用火水爐太嘈,遭人家投訴,改用炭爐的話便沒有這問題,媽的原來是為了個淨字,被耍了一道啦!想吃炭爐雲吞的話,先要學做忍者(可以請教豬妹,除了吃外,她的忍者功是最了得的!),何解?就是這裡的環境較水記還要差,沒有風扇,在炎夏坐在冷巷,聞著坑渠傳出的陣陣臭味,席間,更有一輛洗地車經過,幸好沒有對著偶這邊噴水,不然真的會吃不完兜著走說!壞話說不盡,好話粉有趣,該替這碗傳說的炭爐麵說些好話,不然的話怕會被雪妹扁死說...全晚只得偶一人,也沒看到有人叫外賣,由點菜起到上桌要等上十分種,看來是即叫即煮的,真是慢工出仔貨。大小與麥奀的差不多,是細蓉,麵是帶有粗糙感的幼麵,全沒鹼水味,隨麵附送菜心數條,一條條杉起,真夠頂心(杉)說,面舖有韭菜,賣相不能與麥奀相比,連永華也不如,主要是因為麵被攪的一團糟,不平
多年來,劉伯一直在這冷巷經營著,要到十點才開舖,就是要避開市政的巡查,年中只有大年初一至三才會全日營業。本想看看這炭爐的真身,但遭性格怪癖的臭老頭拒絕。一直以為用炭爐是包含著什麼武林絕學,原來是怕用火水爐太嘈,遭人家投訴,改用炭爐的話便沒有這問題,媽的原來是為了個淨字,被耍了一道啦!
想吃炭爐雲吞的話,先要學做忍者(可以請教豬妹,除了吃外,她的忍者功是最了得的!),何解?就是這裡的環境較水記還要差,沒有風扇,在炎夏坐在冷巷,聞著坑渠傳出的陣陣臭味,席間,更有一輛洗地車經過,幸好沒有對著偶這邊噴水,不然真的會吃不完兜著走說!
壞話說不盡,好話粉有趣,該替這碗傳說的炭爐麵說些好話,不然的話怕會被雪妹扁死說...全晚只得偶一人,也沒看到有人叫外賣,由點菜起到上桌要等上十分種,看來是即叫即煮的,真是慢工出仔貨。大小與麥奀的差不多,是細蓉,麵是帶有粗糙感的幼麵,全沒鹼水味,隨麵附送菜心數條,一條條杉起,真夠頂心(杉)說,面舖有韭菜,賣相不能與麥奀相比,連永華也不如,主要是因為麵被攪的一團糟,不平均地拱起來,那些頂心杉一支支的杉出來,這算是那門子的雲吞麵,遠看還以為是盆景說。
起筷前已聞到濃濃的豬油味,不是吧,難不成有人在附近倒豬油,再撩撩碗中的麵,原來麵在煮好時混入了豬油,也就是油味的出處,嗯,這種就是偶期待已夠的香濃味道,在主張健康的年頭,已難吃到這種香濃的豬油味啦,有夠感動說(淚)~怕肥嘛,要健康嘛,對不起這碗雲吞麵與閣下無緣了!湯原來是很清,不含味精,該是用大地魚煲成的,本身偏淡,但加入了豬油口,即成又香又好味的湯底,吃完麵後,捨不得連湯也要清掉,這才算對得起自己嘛。這裡的麵與雲吞皮是劉伯每朝起來自己造的,非一般機做的可比,麵雖不及永華的竹昇麵那般纖細雅觀,又煮的天一半地一半(湯面以上的很硬,將生麵),卻有著一份粗獷感,質感很重也很爽口,最重還要是吃到老伯那心意與堅持,對麼?
壓軸戲當然是雲吞啦,體績與麥奀差不多,是正宗的細蓉。先說這手造的皮,真是薄的不能再薄了,吃了那麼多雲吞,包括麥奀在內,都比不上這薄皮的雲吞,越薄皮的雲吞越能吃出蝦的爽口感,這點偶認為是很重要的,所以論口感,這裡尤勝麥奀及永華,惜一只雲吞一只(細)蝦,若好永華般用上兩、三只的話,口感會更好。再說說味道,蝦與豬的比例大概是五十、五十,可能是下了太多胡椒粉的關係,加上瘦肉居多,結過吃不到肉味,蝦的味倒是感受到的,怪哉。客觀一點說,這雲吞心機十足,口感不俗、味道一般,敗筆在於瘦肉多不夠味,另外胡椒粉下的太重手,影響味覺。
吃完,好像沒吃過東東似的,可能近來大食了吧...本打算叫多碗,但身上只剩下廿皮,吃多碗便連搭叮叮都不行,打算吃霸王餐,但人家在這裡開了多年,怕未到街尾,便身首異處,那只好點個油菜,哈!錯有錯著,這菜心很嫩很甜,又沒渣說,蠔油較坊間的甜,不會一味死鹹,三十元有找,好過吃附近巨蓉般的所謂雲吞。
朋友,若說香港的師匠只顧賺錢,而沒有堅持用心的做菜,吃過劉伯親手打的麵、親手打造的雲吞再看看說。
张贴